惊蛰过后,芒种的气息愈来愈浓。百花争艳、春风和煦、万物吐新,乡间田野一下子拉开了春耕播种的序幕,辛勤的农民又紧锣密鼓地开启了新一轮精耕细作。在春意盎然的时节里,就连山林中的布谷鸟也变得不安分起来,时不时地敞开歌喉,“布谷,布谷”地唱着属于春耕的歌。
小时候就听父亲说,布谷鸟是一种“劝耕”鸟,它通常出现在春季芒种时节。所谓“布谷啼春”说的就是布谷鸟用它独特的歌声,来提醒庄稼人要守天时节令,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才能在秋天喜获丰收。
对于布谷鸟,我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我的童年就是在布谷鸟的歌声中度过的。它的体型大小和鸽子相仿,毛色以灰黑色为主,腹部有横纹,尾巴细长有白色斑点,脚有四趾,“颜值”并不起眼,可它飞行时极速无声,叫声低沉而浑厚,感觉像是在用生命唱歌。
布谷鸟从外形上看虽然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是丑陋,但它在民间却有两个雅号:杜鹃和子规。它是一种有“使命”的神鸟,每年到了播种时节,它用叫声为农民报时,殚精竭虑。再加上只吃害虫,呵护庄稼,所以深得人们的喜欢和怜爱。布谷鸟深谙“民以食为天,五谷养生为王”的道理,亘古不变地守天时节令,接地气习俗,年复一年地以希望的田野为舞台,以“春华秋实”为主题,用并不悦耳和动听的歌声导演着一幕幕有声有色、气壮山河的话剧。
宋代蔡襄诗云:“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耕早,正是披蓑化犊时。”南宋诗人陆游亦有诗曰:“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从今无可谓,倾耳舜弦声。”这些诗充分展现了布谷鸟把“催耕报时”当作自己的使命,春来秋往,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计得失,不求回报,任劳任怨地扮演着一位“乡土歌手”的角色。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这体现的是布谷鸟无私奉献的精神。它用真情和歌声,提示勤劳的农民,吹响春耕的号角,唤醒沉睡的谷芽。在春光明媚的田野里,在绿树成荫的丛林中,在芳草萋萋的溪谷旁,都可听见布谷鸟略显嘶哑的歌声回荡,撩拨得农家人心急如火,男女老少皆忙碌。
对我而言,对布谷鸟的神秘印象是隽永的。每每在三四月间,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时,我依旧觉得十分亲切。它好像再一次唤醒了我遗失在岁月深处的童年记忆,那些孩童时代纯真朦胧的憧憬似乎又在布谷鸟的歌声中变得灵动起来。
文/余洪梅
视觉/实习生李开祯祉
编辑/曹雯
二审/赵相康
三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