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202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
(一)
阅读《观沧海》,完成各题。(5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也用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3分)
。
2.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C.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D.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有“语少意足”之说,请结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4.请找出本诗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
5.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颈联:
尾联:
(三)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批注(示例):“枯”“老”两字妙!既写出“藤”“树”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凉的色彩。
1.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仿照示例,从炼字的角度给“古道西风瘦马”中加线的字做批注。
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小令内容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的“情语”。
(四)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齡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六)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写成“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2.第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七)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下列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甲诗中最能体现全曲主旨的一个词语(短语)是 。
2.甲、乙两首诗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思乡这个共同的主题的?
(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夔州官吏①
刘禹锡
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
青帐②联延喧驿步③,白头俯伛④到江滨。
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
惟有《九歌》⑤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⑥。
①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②青帐:指饯别宴上所设的青色帐幕。③步:码头。④白头俯伛:指当地年老的百姓俯身曲背。⑤《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竹枝词》。⑥蛮神:夔州在西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神是蛮神。
1.诗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和诗中的“峡水秋来不恐人”在写法上有何相同点?(2分)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一)
1.算不上“慷慨悲壮”(“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可概括为:雄奇豪迈。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2.C
(二)
1.“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2.作者由江上观日出起兴,引发出无限感慨。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使海日江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时光荏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见美景而思乡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了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3.C
4.潮平两岸阔
5.颈联:高兴、喜悦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作者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
1.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
2.瘦的不只是马,更暗指马上的人因奔波而消瘦,一个“瘦”字,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3.夕阳渐渐落下,游子骑着瘦马浪迹天涯,归家无期,心中无比痛苦。
4.景语有: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下的乌鸦;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的茅屋;荒凉的古道,萧索的秋风,消瘦憔悴的马,夕阳。情语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四)
1.①写了柳絮和布谷鸟。②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五)
1.C
2.《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六)
1.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2.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七)
1.断肠(人)
2.甲诗寓情于景、寄情于物,运用景物来烘托游子的思乡之情;乙诗通过伤离惜别的笛声来勾起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
(八)
1.都是写景兼点名时令。
2.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诗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百家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