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看李白和他
跟着课本学古诗NO.3
诗里,是字字珠玑,款款深情!
诗外,是时空的深度,生命的厚度!
1
王昌龄是在什么时候遇到李白的呢?
据说是在开元二十七年己卯,也就是公元年。那一年王昌龄四十二岁,他于年因罪被贬到岭南,年获赦。接到赦令后他当即动身北归,一路走走停停,在霜林尽染的秋日,行至巴陵(今湖南岳阳)。在巴陵,他遇到了李白。
两个同样有趣的灵魂,一旦遇上,便成莫逆。
在《巴陵送李十二》一诗中,他像多年旧友一样,亲切的叫李白李十二。23年之后,杜甫也为李十二白写了一首诗,作为唐朝诗坛的最佳CP,杜甫无疑是最懂李白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开篇四句就写尽了李白的一生。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一别经年,两人再次相遇是在年4月。
王昌龄因事暂时居住在长安。京中旧友甚多,他在长安度过了一段鲜衣怒马的幸福假期。李白、王维、王之涣、高适、岑参,唐朝诗坛星光熠熠的大腕们都与他交往甚密。唯有一个辛渐名不见经传,却因为他的一首《芙蓉楼送辛渐》被大家熟识。
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王昌龄不得不告别老友们,回到江宁丞任上。这一呆又是4年。公元年,51岁的王昌龄因为一些生活小节再次被贬,这次的目的地是龙标(今湖南怀化黔阳县)。他也因此被称为王龙标。
从扬州郡江宁到巫州龙标,此去迢迢千里,山高水长。
朋友们纷纷留言安慰,当时李白也听闻了这个消息,当即写了一首诗寄送给他。就是这首被入选7年级语文课文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评家们对这首诗的评价是“格调清哀”。细读之下,情绪里有不愤、有惋惜、有慰藉、有关切,也有同悲。但唯独没有哀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言语之间尽是唐人的阔朗和洒脱。
他说杨花落尽、杜鹃啼鸣的时节,听闻老友你将要启程前往龙标。我这里也没有什么可以相送,唯有将我的一腔怀忧寄托明月,随着清朗的夜风陪你前往夜郎西。浪漫之致,而又飘逸之致。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绝对想不到,这是他和好友王昌龄的最后一次交集。
年安史之乱爆发。
年,59岁的王昌龄从龙标启程,辗转回归故乡,经过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虽然后来宰相张镐处死闾丘晓为王昌龄报了仇,但一代大诗人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于非命,委实令人唏嘘。
2
王昌龄一生创作了将近余首诗,留下来的有首,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作成就尤为突出是他的边塞诗,后人评价: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
除了边塞诗,王昌龄还留下了数量可观的送别诗,共计有52首。
而离殇,不仅仅属于王昌龄,也是大唐诗坛的重要基调。
大唐盛世,国家规模达到空前统一,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文人的共同风尚,“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成为文人的政治理想。文士们主动别家离亲,拓疆开边,志在千里,蒋勋先生说这是唐人独有的“流浪意识”。至“安史之乱”后,帝国日危,社会动荡,文士们更是被迫经历一次次的离愁别恨。
离别是大唐文士们的日常。聚合离散,车马皆慢的从前,时空的距离缩短了友情的长度,但延展了友情的深度。除了王昌龄的这一首,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也给很多朋友写过送别诗。后人有评:李大诗人的送别诗形式丰富,不落窠臼!
3
年,《送孟浩然之广陵》。
相差12岁的李白和孟浩然是忘年交。
孟浩然一生屡次进士不第,求仕之路也颇为坎坷。虽然孟浩然一生没有入仕,但他在诗人圈却拥有极高的声誉,李白、王维、杜甫、王昌龄等大咖们,对他都很敬仰。可以说,他就是初盛唐转关时期诗坛的带头大哥,“哥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始终有哥的传说”,这句话可以贴切的形容他的江湖地位。
公元年,26岁的小伙子李白在湖北安陆结识了孟浩然。两人相见恨晚,李白对于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孟浩然十分崇拜。他在《赠孟浩然》一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妥妥的迷弟心声。
两个成天游荡于青山绿水之间的白身,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机会一起潇洒。
公元年,孟浩然应崔国辅的邀请到越剡一带旅游,经过江夏的时候约了李白一聚,李白怀着无比欣喜的心情在黄鹤楼替他送行,于是就有了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被明朝文学家、《小窗幽记》作者陈继儒评为”送别诗之祖”。全诗读来具是激情飞扬的朗朗浩气,而没有一般送别诗悲苦哀伤的压抑情绪。无官一身轻的他们,身处大唐开元盛世,社会太平而又繁荣,季节又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一路繁花似锦。我们只在字里行间读到李白的欣羡和祝福,却体会不到一丁点的悲酸之态。
这一阙诗极浅极深,极淡极浓,是李白对孟浩然的情深意远,也是壮年李白的飞扬姿态。
未完待续……
明天我们将继续观看李白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