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李商隐,为何能写出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
困顿不得志的李商隐,为何能写出“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朝是诗歌以及其他文学作品的艺术殿堂,唐诗更是这座殿堂中的佼佼者。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之所以能够名扬千古,除了与当时唐朝的学术氛围有关系之外,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拥有,大批优秀的诗歌创作者。
从初唐开始一直到晚唐时期,唐朝涌现出了大约余位诗人。
除了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狂贺知章、诗佛王维、诗鬼李贺之外,还有初唐“四杰”王勃、洛宾王、卢照邻、杨炯等。
他们运用手中的毛笔和犹如泉涌的创作灵感,为唐朝时期的政治生活、社会百态描绘出了一幅幅,既饱含深情又满怀感慨的佳作名篇。
初唐、中唐、晚唐,都是唐诗创作的高峰时期,只不过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有所不同。
诗歌在唐朝之所以经久不衰,并被后世奉为古代中国文化中的精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唐诗内容广泛,不仅有指点江山的豪气,还有感同身受的人间冷暖。
山水、咏物、田园、送别、行旅、边塞等诗歌风格,为唐朝的诗歌发展以及文化传承,都做出了功在当代、泽披后人的重要贡献。
生活在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是唐朝“咏物诗”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所谓“咏物诗”指的就是,借助写物来寄托和抒发个人情怀与思想。
晚唐时期的特殊社会环境,以及大唐盛世一去不返的凄凉,再加上李商隐个人一直处于困顿不得志的状态,都对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影响。
晚唐诗人李商隐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
1.个人遭遇与诗歌风格定型
公元年晚唐诗人李商隐,出生于怀州河内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爷爷安阳君李叔洪,十九岁时就考中进士,其父李嗣也曾任殿中侍御史。
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李商隐从小就饱读诗书,并且将“入仕”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唐玄宗开成二年李商隐参加殿试,凭借其过人的才华在二十四随时一举进士及第。至此李商隐家族中共出了三位进士,这也是李家“一门三进士”美誉的由来。
按理来说生活在这样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再加上少年得志李商隐的人生应该一帆风顺。
但从李商隐的人生经历中,以及他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中。我们都能很清晰的看到,这位唐朝著名的大诗人,在家道中落、山河飘摇的外部环境影响之下,几乎一生都生活在困顿不得志的状态中。
笔者认为这与他的幼年遭遇,以及生活的时代背景都有很大关系,再加李商隐本人的性格影响,才让他的人生出现了“高开低走”的现象。
2.不幸遭遇与诗风的关系
但正是在这一系列原因的影响之下,才为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十分必要的素材。尤其是他一生的坎坷经历,因为他的诗歌增添了十分丰富的情感。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无论是咏物诗、无题诗还是咏史诗,都具有别开生面和独树一帜的风格。
李商隐诗歌风格中的一大经典特色,就是善于运用典故来表达诗词意境。这也是他的诗歌,能够在晚唐时期大放异彩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商隐有很多诗歌中,几乎每一句都会使用典故。这不仅体现出了他的博学多才,同时也体现出了他别树一帜的诗歌风格。
笔者认为李商隐的诗风,与他细腻的情感、丰富的经历,以及唐朝当时颓败的景象,都有无法割舍的重要关系。
尤其是在他的咏物诗中将感情付诸于事物,借此来表达他对唐朝时期的政治、文化方面的看法,以及对缠绵悱恻的情感和真挚爱情的执著,开创了晚唐时期诗歌新风格和新境界。
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愁情思绪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瑟”是唐朝时期的一种古琴,按照这种乐器的乐理属性来看,一般都会由二十五根弦构成。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将“瑟”说成有五十根弦,企业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对已经故去的妻子的思念之情。
弹奏“瑟”时的每一根琴弦,以及发出的每一个音符声响,都是诗人与妻子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但这种时光随着妻子逝去再也不复返了。
笔者认为《锦瑟》中的这两句诗,完全可以体现出李商隐此时的思妻之情,以及对曾经美好爱情的追忆。
笔者认为“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两句流传甚广的经典之句,既是李商隐对爱情幻想的终极表达,同时也是其诗歌创作中的细腻与灵感的具体表现。“庄生晓梦”与“望帝春心”,也是李商隐诗歌“用典”的真实体现。
1.用典比兴寓意深刻
“庄生晓梦迷蝴蝶”语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周是我国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庄生晓梦”典故的寓意其实是,庄子对虚幻无常的人生所产生的一种思想。
大意就是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但是梦醒之后发现一切如常。在梦与现实之间苦苦挣扎,这种似梦非梦的感觉让庄子特别痛苦。
而李商隐在诗中借用这个典故,想要表达就是对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的感慨,以及自己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之下,所处的境遇以及未来人生走向的担忧。
李商隐虽然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但在这之前他的科举之路可以用艰辛来形容。尤其是在他入仕为官之后,也只是个远离权力中心的秘书省校书郎,虽然后来被调任为弘农县尉,但由于“活狱”案被上司责难,一气之下以请长假的方式辞官。
笔者认为如果说这些经历不足以击败李商隐,但当他卷入“牛李党之争”后,他的人生就彻底进入了低谷期。这才是李商隐困顿不得志的根本原因。无论爱情还是官场他都是一个失败的人。但人生就是在不断失望与希望中前行。
2.借“望帝春心”比喻怀才不遇
如果说官场失利、家庭不幸,对李商隐的人生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这些不幸经历,才为李商隐的诗歌能够成为,经典之作打下的重要基础。
“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望帝春心”典故,出自《蜀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大意是古代蜀国望帝杜宇,为了能更好的治理蜀国,在身死之后转世为鸟名为杜鹃。
而诗人李商隐借助这个典故,主要想表达的就是自己,将思念妻子的感情寄托于锦瑟。同时,“望帝春心托杜鹃”还表现了诗人,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愁绪。这与其远离政治中心官场不得志有很大关系。
笔者认为李商隐在官场失志,辞官回家之后又遇到了妻子死亡的伤心之事,这种打击对他的身心以及诗作思想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所用的典故出自《博物志异人》:“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感情其实非常丰富,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达的是怀才不遇之情。自己的才华和治国理想就像“沧海遗珠”。同时妻子之死也让诗人悲伤不已,“明珠有泪”就像诗人的眼泪一样流淌不止。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让人期待的愁情思绪和真挚感情,只能在不断追思回忆中,一次又一次的折磨自己。如果当时自己能够多付出一些努力,相信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能够得到一个美好的结局。
李商隐的文学地位与诗歌成就
李商隐是一位比较高产的唐诗作者,他一生写下了首唐诗。在后世比较推崇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录李商隐的佳作高达二十四首,在《唐诗三百首》中所占的诗歌数量位列第四。从这个角度来看,足以证明了李商隐在唐朝“诗坛”上的重要地位。
笔者认为李商隐是晚唐诗歌集大成者之一,他在唐朝诗歌整体高水平发展的前提下,通过不断锤炼诗歌中的文字,以及借用典故等诗歌创作方法,在晚唐时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诗风。这其实都与他的坎坷人生,以及细腻的情感有很大关系。
李商隐与他同一时代的杜牧,被后人誉为“小李杜”。更与李白、李贺荣登唐诗“三李”宝座。由于他的诗歌风格与温庭筠相近,所以他与温庭筠又合称为“温李”。这些诗坛称号是对李商隐最大的褒奖。
李商隐的诗歌之所以能在晚唐独树一帜,除了与它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人生阅历有关系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晚唐时期风雨飘摇的政局,以及李商隐本人的伤感哀苦性格有关系。
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真实的感受到这种伤感以及哀苦。这与他深知人间冷暖,感叹世事苍凉的情愫大有关联。
李商隐的诗歌中虽然缺少了大唐盛世的豪情,但却蕴含了家国情怀、百姓疾苦,飘逸洒脱、悲凉凄惨等情感因素。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其诗歌中对爱情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不仅为晚唐时期的诗歌提供了新方向,同时也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白居易的爱惜人才之情,以及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成就。《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对李商隐也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评价。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笔者认为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李商隐已经被当时唐朝的“大家”所认可,这其实也是他的诗歌能够千古流传的重要原因。
结语
笔者认为如果将唐朝比喻成“诗歌天堂”,这些生活在唐朝的诗人,就像银河中璀璨的明星。他们既是唐朝诗歌的创作者,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传道者。
李商隐作为晚唐著名诗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古代仁人志士,对政治理想、诗歌创作的良苦用心。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是对李商隐诗歌风格,以及一生坎坷经历的最好总结。李商隐的诗句在字里行间,处处都透露着哀婉的愁绪,这虽然与他的人生经历有一定关系,但笔者也认为这其实是性格决定命运。
“多情却被无情恼”是对李商隐一生的总括。作为一个多情的诗人,他一直都在寻觅自己的心灵港湾。他用细腻入微的感情所描绘出的诗句,既有山河破碎和人情温暖的感慨,也有困顿不得志的悲哀。
陶文鹏《论李商隐诗的幻象与幻境》
黄世中《论李商隐诗的隐秀特征》
余恕诚,鲁华峰《李商隐诗歌和四六文风格的多样性》
鲍红《李商隐诗中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