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氤氲画里揽西湖,诗伴小女走一程,说走就走

发布时间:2022/9/12 19:00:33   

原创:小桐泡爸爸公号:小桐泡一家

一、揽西湖,说走就走

和孩子上下学,日日走过山和湖,常常吟诵西湖诗。终于给自己放了小长假,携小女观西湖了。

二、印象西湖:水墨山水画里面

早年的西湖印象,丝雨淡雾,撑伞抑或雨里,徜徉参差烟柳间,行走水墨山水画意里。

远处好像有光,映衬着新翠袅袅、湖水蜿蜒.....

不想,我又来了!

三、苏堤:黄昏雨后,闲人稍歇

初至,细雨霏霏,雾里暮里一座城。

到了杭州,哪里能闲得住呢?雨中雾里,漫步西湖。不一样的体验吧?

晚饭后,天还未黑,快去西湖!

看到苏堤,天色始暗,小雨骤歇,西湖温婉一片,四面山色空蒙,处处湿湿滑滑的,这不正是心中柔润的江南吗?

不时有雨滴,零落地砸在静静的湖面上,乍起阵阵涟漪。

“看宝子,有鱼!”

澹澹湖水中,露着灰青色脊梁的一群鲢鱼,掩映着几条雍容散步的大红锦鲤。

鱼游何乐哉,人来也不惊。

也许西湖就是物我两忘的地方吧,闲适、悠然,闹中幽境。

不时“哗哗的”水声传来,回眸,便看到了小瀑布一样的山水入湖。向西不远,便是隐隐绵延的山和树,笼罩在湿的雾里天里。

这也算是山溪水吧?

一泓山泉沁诗脾。薄雾日暮,溪白林苍,蜿蜒涌出。

宽平的溪流岩底,略高于湖水两三尺。

入湖口,溪水平铺,直落湖中,便见白练散珠,倾泻而下,水声不绝。

(据说,西湖水一月一换,这是西湖注水口之一)

湖岸挨着便是马路,车来车往。奔流山溪便藏身其下,暗流涌过。

淡雾薄云,水岸蜿蜒,溪流熙攘,山空水朦,润润湿湿,闹市中的闲适。大隐隐于市,也许西湖很合适。

人云“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梦西湖”,看来我们是来着了!细雨蒙蒙,少人的日暮黄昏,徜徉西湖。孩子依旧是孩子,半天的车马劳顿,小桐泡”早已浑然不觉了。

看着孩子,我们成年人应该学些什么呢?

亲近自然,物我两忘,返璞归真。

也许生养的意义,就在于看着孩子;就在于享受孩子成长,带来的这种愉悦吧。

四、江南温润:大树翠苔

第二天,天空依然是阴雨。不过,宝子的游兴未减,东奔西跑,看什么都十分好奇。

恰到雷峰塔,路边的一颗大树,吸引了我们。我特别抱着“小桐泡”,让孩子看。

也许是久雨润湿,老树皮上居然长满了青苔。

生机满满的苔藓里,居然又生生意盎然地长着一支嫩绿的小树枝条,随风摇曳。

浓浓密密的翠苔,翠翠绿绿的嫩枝,多么精致的生命。

人来人往的行道旁,居然也可以寻得一丝幽静闲适。

江南,很是特别!

四、雷峰塔观景

如可鸟瞰观景,自上临下,常常豁然开朗,登雷峰塔揽西湖胜景,便是如此。

登雷峰塔,“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层都不一样的感觉。

登临塔顶,南宋西湖十景之“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几乎都可在空中一览。

于是乎,游西湖,可首选登塔。尤其是秋季,登高望远,一览一惊艳,一看肠一断,风景太美,不愿离去。

当然,登雷峰塔,不得不感受一下《白蛇传》与雷峰塔的传说。

相传故事发生在宋朝的镇江。

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

据说,白娘子和许仙就是在这里相遇的

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

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

白素贞上天庭(昆仑山)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

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

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

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带孩子的家长,雷峰塔塔身较高,看好孩子,切勿打闹嬉戏,勿忘安全,另文叙述)

“雷峰塔怎么倒掉的?是人推到的吗”

5岁小女疑惑不解,多次询问。

后来经了解和查找资料,补脑一下,游览也不忘学习。

富有哲理的一席话,恰是对答。

“祸患常积于忽微。”

“就是因为去捡砖的人太多,今天你拿一块,明天他拿一块,最后塔就轰然倒掉了。”

“倒下来是顷刻之间的事,但过程是渐进的。有的事,总觉得不是燃眉之急,但恰恰是危亡之渐。”

五、西湖荡舟

西湖很美,岸边走走仍不满足,走入湖中是何感觉?

饭店老板建议,苏堤最里有大船,可沿湖游,不必登湖中岛。

此正中我意。湖中岛常常面积狭小,多宜远观,不宜亵玩近睹。

坐船自由行观光游览,巧遇一旅游团同行,导游不时做景点介绍,船回头时,还播放起了白娘子传奇插曲。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和一首诗相关的景点“楼外楼”,古诗本是这样: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忽然,宝子悄悄凑到我身边耳语:

“爸爸,这是你的诗!”我哑然。孩子之前听我读过,便一下听出来了。

湖中,很近地看到了断桥。今天无雪,只有桥了。

斜对面的保俶塔,和雷峰塔、静寺遥相照应。“保俶似美人,雷峰似老衲”,因保俶塔清瘦,而雷锋塔敦实之故。

荡舟而行,40分左右。依雷峰塔观景来看,西湖景区很大,恐怕这湖中荡舟揽湖,也只是西湖的一角罢了。

当然,之前的雷峰塔曾是木外身,内衬砖,后被火烧,便只剩塔心。所以,雷峰塔那时看起来更像老人。

船览西湖,是我们游览的最后一个项目了,也是了却孩子的一桩心愿:湖中漫步。

下得船来,感觉对杭州对西湖更亲切了,小桐泡都想赖在这里不走了。

也许对一个地方,了解越多,越有情感吧。

景物如此,人何尝不是呢?

六、西湖外围:九溪烟村

杭州的导游极力推荐去九溪,就是西湖的外围去看看。我们也没当真。

西湖边,坐公交时,碰到了一位等公交的市民大姐,也建议去九溪十八涧。

想象中的九溪,也许和春暮(曹豳)的诗合上?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又是雨丝飘飘,天空朦胧,“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也许也是这个意境吧?

犹豫中,第三天,我们终于还是去了九溪和龙井。

一入九溪烟村,便觉原始的美,翠而密的山林,静谧澄碧的潭水,天然小巧的飞瀑。

继续乘车上山走着的据说是乾隆古道。

沿途,清浅的小溪,缓急相伴,潺潺水声,不时入耳。濒潭栈道回廊,徐步缓行,时感小雨丝丝,似雨似雾,氤氲如画里。

漫山茶园,绿意参差,雨歇云淡,空濛润湿。

九溪到了,九溪十八涧,我们终于没有到达。

也许最原始的森林之美,在那里!?

七、游湖的诗意

览湖,美景,陪孩子的美妙时间,哪能没有诗呢

首先是徐元杰的《湖上》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物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这首诗也许形容西湖太过形象了。虽然这个季节没有红树,花开也不多,但还是有花。

草长是最贴切了,白鹭水鸟是可以看到的。虽然风物晴和没有,但“人意好”没疑问。如烟的湖面,冉冉的绿色,空濛的远山,细细的雨丝。

宝子和我常常是不打伞的。等我玩了一上午回去照镜子时,才发现头发有些湿润,像刚打了湿湿的摩斯。

这正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这些古诗,我抱着宝子,有空就背,或者我说上句,她接下句。说不说的,她已经会了。

教孩子是氛围和准备。尤其是带孩子的氛围,是看手机?还是陪孩子?一心一意最好。

携子漫游,是想到哪里就玩到哪里,还是有所贮备?家长备课和学习,如此方好。

孩子的教育是持续的渐进的,孩子的习惯养成岂不是也渐进的吗?

还有来西湖前,就让我朝思暮想西湖的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王安石的《北山》,移到西湖当下也很合适呢!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学了这些古诗,再看西湖,再去感受西湖人文风物,便更有心有灵犀、心灵剔透之感。

事后又不禁想起了几首诗: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也十分贴切,和“小桐泡”一起诵读;

还有: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意的江南,诗心的小女,我们,一路护伴同行。

原创:小桐泡爸爸公号:小桐泡一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