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浓烈的情感奇特的构思闻王昌龄左迁龙
浓烈的情感奇特的构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是诗人的一首七绝名作,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寄以慰藉的好诗。王昌龄是唐时著名的诗人,以写边塞题材著称。他的性格与诗人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人考证,约在天宝七年(),他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被贬为龙标尉。第二年暮春时节,诗人在扬州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寄给贬谪远方的王昌龄。
诗的首句用笔奇巧。“杨花”漂泊无定,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漂泊远方的联想,“落尽”点出暮春时令。暮春本是个花与泪同落的时节,而“子规”鸟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又常与悲苦连在一起,这就渲染了悲苦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次句转入叙事,紧扣诗题写闻讯,将题面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且事中寓情。“闻道”,表示惊悉。“五溪”已是僻远之地,而龙标比它还要远,着一“过”字,不仅写出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而且将诗人同情好友,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的情感凸现出来。诗的第三句突然转笔,撇开同情友人被贬的思路,直接写自己的“愁心”。诗人发愁是缘于友人被贬。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诗人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这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二是说只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它;三是说这种愁心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寄与友人,别无它法。第四句奇语迭出,写风读懂了诗人的心音,愿把诗人一片赤热的情怀直送到夜郎西。句中“到夜郎西”和第二句“过五溪”遥相呼应,语句虽异,其意却同,都是指王昌龄的贬谪地龙标。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融情入景,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是这首诗的显著特色。诗的首句写景,独取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的“杨花”和象征凄凉哀伤的“子规”这两个意象,以悲景衬托离情,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表现出诗人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三、四句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明月与风赋予人的特性,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与风,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里诗人以丰富奇特的想像,将情感赋予具体的客观事物,营造了一种形象生动、情感浓烈的意境,充分地显示出诗人的艺术个性。
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