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李白蜀道难及解释并写一篇现代文蜀道难
《蜀道难》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描述了他穿越蜀道时所经历的艰辛和困难。以下是《蜀道难》的词及解析: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这首词以蜀道为背景,描绘了李白艰难穿越蜀道的情景。词的开头便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表达了蜀道的艰险和困难,难以达到天空般的高远。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蜀道的险峻和荒凉,没有人烟,四万八千岁的历史中与秦塞无缘。然而,诗人提到太白山有一条鸟道,可以横跨峨眉山顶,暗示着通往目的地的可能性。
接着,诗人描述了蜀道的恶劣条件,地崩山摧,壮士们为之死去,只有借助天梯和石栈才能相连。上面有六条龙旗高高飘扬,下面波涛汹涌,回川的水势逆流。黄鹤飞过都无法通过,猿猱欲过也只能愁苦地攀缘。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继续描绘了蜀道的曲折和险峻,青泥盘旋起伏,九折萦绕岩峦。诗人感叹艰难困苦,扪心自问何时能够西游归来。途中的古木中哀鸟悲鸣,雄飞的翅膀引领雌鸟绕林飞舞。子规啼叫声在夜月中回荡,寂寞的山谷中充满忧愁。
最后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再次强调蜀道的艰险与困难,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旅途的忧虑和无奈。
《蜀道难》以其雄浑有力的语言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困难,抒发了诗人对征途的思考和探索,展现出李白豪放洒脱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下面是我用现代文写的蜀道难:
蜀道,那是一条充满艰险的古道,横贯在险峻的山岭之间。行走在这条道路上,仿佛置身于天地间的极限挑战,每一步都似乎要与天空相接。
我沿着蜀道向前迈进,发现它难于到达青天般的高远。曾经听闻过无数传说和故事,但当我亲身踏足其中,才真正感受到了它的艰辛。
蜿蜒的山路如同一条巨龙盘踞其中,不断延伸,一直通向远方。蚕丛密布,鱼凫穿梭其中,让人无法预料前方的道路会是何等的艰难。回想开国之初,万里河山未开垦之时,人们奋勇拓荒,面对未知的疆界,他们究竟有何茫然?
岁月流转,四万八千个年头已经过去,而蜀道依旧孤立,与秦塞无缘。它像一根无形的绳索,将大地分割开来,彼此隔绝。太白山西侧有一条鸟道,宛如天空中的彩虹,可以横越峨眉山巅。然而,那只是一个微小的希望,一个可能性。
蜀道艰险无比,地势崩塌,山峦倒塌,壮士们为之殒命。只有通过天梯和石栈才能继续前行,但这种相连也是如此脆弱。高高的六龙旗标志着道路的最高点,而下方的波浪汹涌,回川的水势逆流。即使黄鹤展翅欲飞,也无法跨越这片难以逾越的土地;猿猱想要跨越,也只能愁苦地攀缘。
青泥盘旋交错,百步九折萦绕在岩峦之间。每一步都让人心惊胆战,抑或抚膺长叹。当我仰望天空,寻找前方的归宿时,内心不禁涌上一股无尽的迷茫。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在这蜀道上,古木中悲鸟的号啕声回荡在寂静的山谷中。雄鸟翱翔于林间,雌鸟则依附其后循环飞舞,构成了一幅唯美而忧伤的画面。夜晚,我听到子规在月光下啼叫,它们的声音充斥着空旷的山谷,让人心生凄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条注定不平坦的路程,它的艰辛与困难仿佛无法逾越。但正因为如此,它才有了无数人前赴后继的勇气和挑战的价值。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人类的拓荒精神和对未知的探索。
蜀道难,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一次意志的考验。当我们愿意去面对并攀越这些困难时,我们才能真正感悟到自身的力量和成长。就像李白所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的艰险,将成为我们追求进步和突破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