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弟子规第三十二章勿践阈,勿跛倚勿箕
上一章我们分享了这部书的第三部分的第七组训言——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这一段说的是言行举止的“行”,又具体分为了“走”,“立”和“拜”三部分。
①步从容
首先是走路要从容不迫,我们有一句老话叫作安步当车,也就是安稳的走路就像是坐车一样。
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状态,尽管我们这个商业时代强调“时间就是金钱”,但并不代表一味地提速就是好的——如果总是疲于奔命的话,心就很容易散乱,变得三心二意,每一件事都无法全力以赴。
说得再难听一点,这就越来越像是流水线上的“工具人”一样了,没有思维,完全就是机械化的工作和生活,长此以往,人的感知也会越来越麻木,心态也会焦虑和急躁。
②立端正
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站如松”,也就是站要站得笔直,像是松树一样苍翠挺拔。
当然了,这个并不是说我们非得像是站军姿那么严肃,而是不要东倒西歪,或者总想要靠个什么地方才行。
这给别人的感觉很不好,有一点“靠不住”的样子,同时自己内心也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③揖深圆,拜恭敬
作揖是我们古代先辈们见面的礼仪,而拜也就是磕头,现在同样也很少见到了。
但是对我们佛弟子来说,对上师和佛菩萨的顶礼还是很必要的,这时候就必要头触地,身子也要完全下去。
虽然这只是外在的仪式,但也体现了我们内心的恭敬,就像是法达在参见六祖的时候,顶礼就不到位,因为他心中还有傲慢,后来经过六祖的开示改正。
好,回顾就到这里,咱们继续往下介绍。
⑧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不要踩在门槛上,不要斜靠着站,不要两腿分开坐,坐着的时候也不要抖脚或者腿。
接下来这一组说的仍然是仪态方面的内容,只不过更细了。
先说不要踩门槛,在过去门槛也有“坎儿”的含义,大家肯定谁都不想踩在坎儿上,那自然就要迈过去了,否则就可能会被老人唠叨。
不过现在时代变了,这样的老人越来越少了,明白这规矩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其实除了门槛以外,还有很多东西最好都不要“跨”的。
比如说经书,僧袍,佛菩萨像,比如说重要的物品,再比如说人,从这些上面跨过去都属于很不庄重。
再来就是斜靠着站,这和上面刚说过的“立端正”正好相反。
可能有师兄说了,斜靠着站多舒服啊,干嘛傻乎乎的站那么直呢,我们又不是军队站军姿。
确实,在如今的商业时代,做什么都讲投入和回报,没有好处的事情是没人做的,您就算站得再直,也不会有人给您一块钱,除非您的职业就是这个。
但是我们人活着,除了钱以外,精神气质也很重要,在佛法中被称为是“三千威仪”。
比如说在茫茫多的人群之中,有威仪的人,就像是鹤立鸡群一样显眼。
而这个威仪从哪里来呢?就是从这些动作细节中体现,尤其是不经意间的一些小动作,往往就暴露了一个人的内心。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