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基本内容及其寓意
2.品读诗歌,赏析艺术手法
一、导入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唐诗发展脉络:
1.初唐
①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②陈子昂
2.盛唐
①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
②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
③成就最高:杜甫、李白
3.中唐
①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
②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4.晚唐
李商隐、杜牧
这节课我们学习盛唐成就最高的诗人李白的一首代表诗作《蜀道难》。
二、知人论世简介课题——蜀道
三、诵读,梳理诗意
活动一、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梳理诗意,积累下面文言词语
第一段:
1.噫吁嚱,危乎高哉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5.猿猱欲度愁攀援
6.青泥何盘盘
第二段: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使人听此凋朱颜
3.连峰去天不盈尺
第三段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所守或匪亲
3.锦城虽云乐
4.侧身西望长咨嗟
活动二、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感情
1.听范读
2.学生展示朗读
四、品读诗歌,赏析手法
活动一、品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1.开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有何作用?
参考:
点明主题,为全诗奠定雄放的抒情基调。
2、写蜀道难,为什么要引用传说中的蚕从、鱼凫的开国和五丁开山?
参考:
引用远古蜀君开国是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五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蜀道的来由。从侧面表现了蜀道之难。
3.品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几句描写了蜀道怎样的特点?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的?
参考:
特点:雄奇险峻
手法分析:
想象、夸张:六龙回日
侧面描写、反衬: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
虚写、细节描写:青泥岭山路九曲,扪参历井,抚膺长叹
4.“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几句和写蜀道难有关吗?
参考:
借景抒情:借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是描写蜀道难的名句。假如要你以这四句诗为素材,拍成电影镜头,请写一份简单的拍摄文案。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