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种类 >> 如何从杜鹃花意象中体现老庄之道文化
杜鹃既是花名又是鸟名,这样动植物同名的现象实属少见,杜鹃鸟多生活在山林之中,声音十分嘹亮,但性格孤僻,古代文学中记载杜鹃是蜀国帝王杜宇的化身,因为失去国土终日悲鸣,最终咯血而死,鲜血染红周围的花草,此花便是杜鹃花。
因此,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杜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物,而是被赋予了人了情感和思想。从杜鹃花的意象来分析老庄的“道”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令人深思。
一、杜鹃花的意象
杜鹃花的由来源自杜鹃鸟的故事,人们将杜鹃鸟看做是杜宇的化身,因此其中的人为情感十分丰富,杜鹃鸟又名子规,此鸟的叫声悲伤悠远,连续不断,人们听到不免悲伤,其中的幽怨情感便出现了;其次是外出游学的游子在听到杜鹃鸟的叫声时,不免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因此又将其作为思乡情感的寄托。杜鹃花因为其缘由,也常被人们带入这种情感!
1,杜鹃花的意象是杜鹃鸟意象中“愁”的强化
杜鹃花与杜鹃鸟在文化意象中存在共同点,即其中的愁。李白在《宣城见杜鹃花》中将杜鹃鸟与杜鹃花同时出现: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两者同时出现更是将这份情感升级,便是愁上加愁。
两者相互联系,满满的思乡情感扑面而来,诗词中的凄苦与悲伤一触即发。此外,在韩偓的《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中: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蜀魂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更有晏几道在《鹧鸪天》中写道:“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杜鹃鸟与杜鹃花的同时出现将思乡的情切以及无法归乡的无奈全部展现出来,这是诗人对生活的感叹也是对人生的无奈。在很多诗词中,杜鹃花的思乡之愁的意象都是伴随着杜鹃鸟一起出现。
2,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
杜鹃花作为杜宇鲜血染红的象征,更是寄托了杜宇面对破败的家国时的悲痛之情。胡曾在《成都》中写道: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杜宇死后化身杜鹃,亲眼看着自己的家国毁于一旦,内心的不甘心和悲愤化为声声悲啼,每一声都戳人肺腑,让人真切的体会到他的哀怨与凄凉。
文天祥感叹:“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以及后世很多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和家国的思念,以及在朝代更替的年代,渲染内心的不甘心和无奈以及一腔的报国之心。这种家国情怀无疑是后世给杜鹃加上的个人的主观色彩。
3,热烈美好的杜鹃花
杜鹃花的这一意象与前两者截然不同,杜鹃花作为一种观赏类植物早在唐代时就已经出现,杜鹃花不仅出现在宫廷中,在私家的庭院中甚至是寺庙中都有出现,可见其影响范围之广。杜鹃花春季开花,成簇地盛开,每簇有五朵左右的花朵,颜色各异,有红、淡红、白色、杏红等等,花季时节,说是花团锦簇也不为过,所以也有诗人以此将杜鹃花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唐代施肩吾在《杜鹃花词》中写道: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诗人感叹杜鹃花盛开时十分艳丽,只恨识得它的人不多,像这样的花朵是可与美人比肩的!唐朝白居易对杜鹃花十分钟爱,更是写下了很多赞美杜鹃花的诗词。
在《用杜鹃》中赞叹道:玉泉南涧画奇怪,不似花丛似火堆,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无故为谁开,宁辞辛苦行三里,更与留恋饮两杯。诸如此类的诗词还有很多很多。这一层意象,将杜鹃花的自然特征展现出来,花朵的美艳更是给诗人带来美好的期盼,这里的杜鹃花可以看做是希望的象征,是人们对生活热爱的寄托。
二、老庄的“道”文化
老子又称李耳、老聃,是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唐朝皇帝追认为始祖。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与庄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被称为“老庄哲学”。
1,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著有一本五千言的《老子》,又名《道德经》,该书与《易经》、《论语》并称为对中国人影响最为深远的三部思想著作。《道德经》全书分上下两册,共八十一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
《道德经》中的思想需要平心静气的字字斟酌才可领略其中的深意。老子的学说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派生出世间万物,因为它是没有目的的,是没有意志的,更是不主宰的,所以认为“道”是“无为”的。
因此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其最自然的状态,人类的文化活动或是主宰性质的活动都是对自然天性的毁坏。
2,庄子与思想
庄子著有《庄子》一书,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后世认为该书是由庄子及其徒弟一同完成,反应了庄子真实的思想。《庄子》的思想属于是道家思想的第二阶段,庄子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但更注重人的精神层面,强调了“道”的独立与无所依持。
庄子认为,人与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成心”,去掉“成心”,物与我没有区别,是与非也没有区别。没有“成心”,人就处于一种“忘我”的状态,这是一种没有任何羁绊的精神绝对自由,这便是“道”的境界!
3,老庄哲学
老庄哲学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庄子将老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扬,除去共同点,在生死问题上,庄子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生是死得连续,死是生的开始,相通这一切,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的常理,不应过喜过悲,应当遵守自然的时令,对于这一点,庄子的名言做到言简意赅的总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代代相传,这也是文化的传承,人类的文明永不止息的重要原因。
三、杜鹃花的意象与老庄的“道”文化的联系
杜鹃花的意象与老庄的“道”文化之间的联系,初看并不明显,一个是自然物象,一个是哲学理念。但仔细品味古代文人对杜鹃花的描绘便可发现,杜鹃花并不同寻常自然物件一般,在对杜鹃花的描写中夹杂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慨,杜鹃花成为精神和情感的寄托。
因其由来,杜鹃花承载了众多文人志士的思乡之情,但因为生活所迫,远离家乡,漂泊在外。更是因为其由来,杜鹃花成为将士们对破败山河的悲痛之情的寄托,对于国家的生死存亡,将士甘愿上战场杀敌。
但大势已去,即使搭上性命也无济于事,这种愤懑和无奈只得化作声声悲鸣,咯血而死,杜鹃花向死而生,是被鲜血染红的颜色,更像是灰色阴冷的断壁残垣中唯一的一抹颜色,它象征着一个朝代和一个盛世的结束,但也象征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在悲伤之余,似乎成为凄苦人们的对于希望的一丝寄托。
在这一层面来分析杜鹃花的意象,不免发现,这与老庄的道文化不谋而合,老庄的道主张顺应自然,生死都不应是结束,死亡亦是一种来时,杜鹃花的开放象征一个国家的消亡,但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国家即将诞生。
这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朝代的传承与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古代更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改朝换代才换来如今的盛世,只有不断的改变和进步,将文明沉淀的精华不断积累,整个社会的文化思想才能发生质的改变,老庄哲学博大精深,追求自然的真,亦追求人本心的真!
四、总结
杜鹃花的形象在我国文化中并不陌生,其意象也是多种多样。老庄哲学是影响我国人们思想发展的关键,它包罗万象,概括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更为人的发展指明方向,在揭示生死之间联系中,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国家的破败不是结束,人的死亡也不是结束。
从杜鹃花的意象谈老庄的道文化只能对其精髓了解一二,但这足以说明哲学文化渗透在社会的各方各面,多方面多层次的剖析有利于对老庄哲学的进一步理解,更是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淡泊之境空灵之美---论扎西拉姆的诗歌创作》.安徽文学
《唐代文人禅诗禅意论:孤静,空灵,冲淡》.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道德经》
《论道家思想对古代艺术创作与审美的影响》.大众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