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习性 >>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山房漫兴(陈日燇)谁缚更将求解脱,不凡何必觅神仙。猿闲马倦人应老,依旧云庄一榻禅。是非言逐朝花落,名利心随夜雨寒。花尽雨晴人寂寂,一声啼鸟又春残。
佛作者简介
陈日燇,越南陈朝的皇帝之一。他开创了越南的草堂禅学。他以唐代禅宗五宗之一的“临济宗”为主。他提倡佛教、儒家、道家,三家融合的主张。他认为佛法融合了道家老子的学说和中庸的儒家学说,他认为佛法是不离世间的大法。
佛他的禅学在人生观方面,集合了一些道家的学说。他主张逍遥自在、听人自然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心即为佛,佛在众人的之中。他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座大山。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的常态。参禅礼佛可以跨越“四山”,获得涅槃之乐。
佛作品欣赏
禅宗认为修行者日思夜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实际上在自己的内心中。人的内心本来圆融澄澈的,只是受到外界的诸多染著,才呈现出芸芸众生的各自因缘。如同云雾遮蔽的朗日和明月,其内明亮而外部昏暗。
佛忽然遇到劲风吹散了重重云雾,则青天白日历历在目。诗人用劲风吹云雾,来比喻禅者对于佛性的觉悟,禅者机缘一到便立刻觉悟。这一刻遮蔽真如本性的累尘,被全部去除。圆融空灵的本来面目立刻呈现,散发出奇异的光彩。
佛诗人的这首诗就是要表达这样的佛理。首联诗人直接点明主题,人们受到的各种折磨是被尘劳“染著”所致。但探究其本质,实际上是人们自己的缘故。爱恨情仇,是人们自己给自己强加的拘束。为了摆脱拘束人们向外苦苦寻觅解脱之法,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佛其最终的结果不过是昨日黄花,除了自身的衰老一无所得。诗人的观点不亚于一声春雷,惊醒哪些还执著妄念的善男信女。接着诗人抛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求佛之路在于超越自我,摒弃是非名利之心。
佛颈联诗人指出修行的地点和方法。应该找深山古寺中静修,在清幽的泉水边修心养性。这样是非之心、诋毁赞誉,都会在春华秋实、花开花谢中消失了它的踪迹。自然界的季节更替,带走了人世的恩怨,冲淡了难解的愁肠、怨恨。
佛众生就能不在惦念尘世,忘却了季节的自然更替。一朝雨过天晴,众生偶然目睹青山、小溪,内心已经充满了清新之感。一声子规啼,又是一度春离去。但在你的心中,早已没有怀春的感伤之情了。剩下的是春去花残,子规鸣空谷。“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的佛法清净了,这时候你已真正地身在净土了。
禅参禅礼佛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忘却淡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佛光寂照,永恒不息;佛法无边,十方相连。其核心就是源于自然,不加修饰。因而,无论是“啼春残”,还是“行到水穷处,坐起看云时”,表达的都是对境无心,于境不染的佛法真谛。
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