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如何理解弟子规中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

发布时间:2023/12/26 13:39:40   
今天继续分享被误解极深的弟子规的内容,弟子规原文讲: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凡是说话时每一个字的吐字发音,声音要浓重并舒缓,不要语速太快,太急促,不要吐字模糊。这句话告诉我们的规则是最常见的,也是与人交流时说话最基本的东西,但确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你留意过的话,我们不管是在公开课或者在网上看或听每一个学者演讲,他们说话时都有这样的特点,基本上每个字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这是作为一名学者最基本的,几乎看不到那个学习说话无力、模糊的。如果真的有,其实学生们也听不下去。而弟子规的学习对象是弟子们,不管将来是否会去演讲或讲课,但是都会与人交流,那么“道字”最最基础需要练习的。郭德纲在相声表演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吐字不清如盾刀杀人。非常的贴切,说话不清楚,别人听着也累。哪怕你说的内容很精彩,但因为你说话不清,吐字不明而让听众失去最基本的兴趣,这同样也是与别人交流最大的障碍;“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这句话把说话吐字的重点以及注意事项讲得很明白了,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如下。重点是说话吐字要注重“重”和“舒”。何为“重”?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每个字的音要突出,比如“七巷一个漆匠,西巷一个锡匠。七巷漆匠用了西巷锡匠的锡,西巷锡匠拿了七巷漆匠的漆,七巷漆匠气西巷锡匠用了漆,西巷锡匠讥七巷漆匠拿了锡。”这是一段典型的绕口令,读这段绕口令也特别能体现出吐字音不够突出的问题,在“i”和“iang”之间容易导致吐字的不清晰。不过我们不是要练绕口令,而是在读这段绕口令时要领会吐字发音不突出的现象,比如前六个字,最容易不突出的字是“一”字,如果你读的时候“一”没有突出,读下来是很无力的,所以在读的时候“一个”要重点突出。其次是重音的落点,如果没有重音的落点,那么整句话是听不到重点的,没有重点的一句话,从听众的角度容易忽略,成为了一句废话。依然拿绕口令的前六个字来说,重音的落点可以在“漆匠”的“漆”上面,这样就能听出这句话的重点。当然逻辑重音的落点也要根据想要表达的重点去落点,这需要我们在日常增多朗读量,不断反复去琢磨和练习。何为“舒”?“舒”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语态,音调不要太尖,语速不要过快,而且有一定感性色彩。比如这一段:把心灵打开,让一窗子的阳光住进来,暖暖的午后,携一缕暖风,茗一杯清茶,读一卷诗书,回画一幅窗外的雪景图,轻吟文字的墨香,就这么陶醉在文字的世界,心静,温暖,无欲无念,尘世的喧嚣再也听不见,答悠然的时光里,我在沉淀着宁和静中所蕴含的深度。当念这一段的时候,是很容易饱含感情的,也更容易用舒缓的语调去读,因为画面感很柔和。这就是“舒”的语态,在我们吐字发音时要找这种舒缓,含有情感的语态,这样更容易引发听者的共鸣。当然这些并非是要上升到专业的程度,而是在日常的交流的吐字发音中要特别注重这两个方面,并且尽量的练习。需要注意的也是两个方面:“急疾”和“模糊”。急疾是语速过快,听者倍感压力,上一句还没完全反应过来,下一句已经说完了,对于听者来说等同于没有听到任何有效的话。模糊是吐字不清楚,一句话10个字,但从嘴里好像只出来5个字,听者完全听不明白在说什么,也等于没说。关于吐字发音,虽然有专业的训练方法,但毕竟我们不是专业从事播音工作的,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参加专业训练,所以需要在日常阅读中多加注意“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所告诉我们的几个方面,通过日常阅读来不断改善自身的吐字发音,也可以达到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1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