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在日本,鲁迅也是国民作家

发布时间:2024/5/29 13:29:32   
华舆讯据日本《东方新报》报道,9月25日是鲁迅诞辰周年纪念日,在浙江举办的纪念会上,中日等国学者通过线上对话共同缅怀鲁迅,并对鲁迅对东亚文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鲁迅对日本文学影响深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曾说过“没有鲁迅、郁达夫等中国作家及其文学作品,就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存在”。村上春树的《1Q84》是对鲁迅的致敬之作,书名中的Q指书中人物有阿Q的影子。鲁迅在日本人眼中不仅是文学家,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文学评论家竹内好称“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鲁迅的《故乡》于年入选日本教科书,一直沿用至今。日本中国学家代表人物吉川幸次郎也曾说“对于日本人来说,孔子和鲁迅先生是中国文明与文化的代表”。鲁迅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他是中国近代文化开创者中最重要的一员。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建构者”,鲁迅在对古代文化进行全面“解构”的基础上,推动了近代文化的形成。在中国近代文化建构的过程中,“新文化运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文化运动的核心就是对“旧文化”的解构,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鲁迅在这场解构运动中扮演了“先锋”角色。《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是日本人最熟悉的鲁迅小说,主旨都是批判“旧文化”对人性的抑制和摧残,将鲁迅犀利、尖锐的文学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鲁迅并未止步于对“旧文化”进行解构。要树立“新文化”,需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即如何破旧立新和如何面对西方文明。在面对“旧文化”对先进思潮的压制时,鲁迅提出要推动人性解放、思想解放,这种“人本”“人文”思维正是近代思想的根基。在回答应以何种心态对待西方文明时,鲁迅认为既不能完全排斥,也不能不加选择地吸收,而要采取自主的、有所选择的“拿来主义”。鲁迅提出“拿来主义”的动因是防止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做法给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近代化造成阻碍。不止在中国,整个东方世界在近代文化构建过程中都面临着东西文化碰撞和交融带来的种种问题,这也让“拿来主义”及其开创的近代文化融合模式对日本等亚洲国家都有了借鉴意义。日本是亚洲近代化最成功的国家,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国家的快速转型并跻身强国行列,然而,在文化方面,日本在近代没能完成转型。竹内好就认为“近代日本没有文化”。美国哲学家杜威“五四运动”时曾游历中国和日本,也认为中国比日本更具“现代性”。近代日本全力吸收欧美文化,却未能找到东西文化间的契合点和平衡点。日本对传统文化的解构和再构建也不充分,导致日本虽在近代出现了很多文学家,但却没有鲁迅那样的国民性作家。近代日本社会在对待西方文明的问题上存在两种思想。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全面西化,福泽将欧美视为“文明国家”,中国、印度等国为“非文明国家”,日本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半文明国家”。他认为要免于衰退成“非文明国家”,日本只能通过全盘西化“进化”成欧美那样的“文明国家”。另一派则重视日本自身文明特点,强调日本与西方之间的差异,比如文学家正冈子规就从传统的俳句中寻找独特的“日本美”。两种思想少有交集,使得日本社会未能解答东西文明碰撞之问,日本社会也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这是日本在近代后期突然从全盘西化转向与西方全面对抗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为加速工业和军事近代化而大力发展教育,但近代日本教育的内核却是强调服从和集体意志,造成了对国民个性自由、思想自由的压制,这样的背景下,思想界、文学界也无从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日本国民性的深入思考。东亚各国文化关联性强,近代文化发展中又面临着共通问题,鲁迅为中国文化探寻的近代化之路也对日本有借鉴意义,因此,缺乏对国民性深入探讨的日本把鲁迅当作了自己的“国民作家”,希望能借鲁迅的作品挖掘日本的文化根性。鲁迅的作品被编入教材而为人熟知,日本友人在回忆鲁迅时大都将他描述成刚毅、勇敢的文化斗士,这也让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中国在亚太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日本与中国的交往也不断加深,要了了解中国就必须研究中国文化,日本将鲁迅视为中国文化代表,对鲁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3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