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习性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飘雪依依
词‖飘雪依依
图片网络下载,感谢原创作者
『长相思◆风微微,月微微』
风微微。
月微微。
鶗鴂声声唤客归。
愁肠寸寸灰。
盼君兮。
思君兮。
盼到春归春又回。
梦回闻子规。
子规,四声杜鹃的别名,蜀魄、蜀魂、杜宇、催归。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鸣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
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又有一说与屈原有关,但并未广为流传。历朝历代关于子规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如,唐·杜甫《子规》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宋·谢逸《菩萨蛮》词:“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唐:李白《蜀道难》诗:“又闻子规啼夜月。”宋·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其中比较喜欢宋代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断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可寻。怎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本来是环绕着郴山奔流,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这首词最佳处在于虚实相间,富于哲理。上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以上下两结饮誉词坛。结尾二句“郴江”之问,其气格、意蕴深远。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读来回味无穷。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语既出便将人带入凄凉的意境,后句“桃源望断无寻处”可能是作者向往桃花源记中那种田园隐居生活而设想得,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更将情景拉入到了悲凉的谷底,写尽了词人心中的凄凉和孤苦。杜鹃啼血,本就一个凄凉意境。
日暮又代表归途,又或许词人是在感叹自己生命将暮,一生仕途坎坷,独在异乡,听到子规处处啼,“不如归去”流露出了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下片由叙实开始,“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典故。写收到远方亲人书信的安慰。本来应该是欣喜和宽慰,但贬谪之人,北归及前途无望,“别是一般滋味上心头”,触动了词人的每根敏感心弦,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增添了绵绵的恨意。
“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反而将离恨犹如墙一样重重累积高砌。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的词人没有直言明说。
在词史上,作为婉约派代表的词人,秦观正是以这堵心中的“恨”墙表明他对现实的抗争。他何尝不想将心中的悲愤一吐为快?但又忧谗畏讥,不能说透。
于是将其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眼前郴江山水作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切入到词中,巧妙结合,虚实得当。
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这两句的蕴意,或以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待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或以为词人“反躬自问”,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为朝廷有一番作为,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转一样,但谁又会想到如今被卷入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
词人一生坎坷,在幻想、希望、失望与展望的感情挣扎中,面对眼前无言的山水,突然领悟了人生,生活本就充满了各种无常变化,就像这绕着郴山的郴江,它自己也是不由自己地向北奔流向潇湘而去。
就像生活的滚滚红尘,依着惯性,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正如叶嘉莹先生评此词说:“头三句的象征与结尾的发问有类似《天问》的深悲沉恨的问语,写得这样沉痛,是他过人之处,是词里的一朵奇葩。”
秦观悲剧性一生“同升而并黜”的苏轼,同病相怜更具一份知己的灵感犀心,亦绝爱其尾两句,及闻其死,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自书于扇面以志不忘。是以王士祯云:“高山流水之悲,千古而下,令人腹痛!”
闲敲平仄两三首,静读诗书方寸心。宋雨唐风文海沐,高山流水遇知音。一个喜欢喝着咖啡敲诗的小女人,很高兴在诗词的海洋里与您相遇。如果喜欢我的诗词,那就在下面点个赞呀,留个言啊,也可以转发、赐几朵小花或添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