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熟读这两本书的孩子,个个文采出众

发布时间:2022/10/24 18:15:54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开始重视低龄段儿童国学修养的培养,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代表的蒙学读物,也成为孩子们必读的标配。

然而,相较于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启蒙书籍,另一类与声韵相关的蒙学读物,诸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很多家长却纷纷表示不甚了解。看着孩子们背得头头是道,再问问意思,小朋友却一个个地都说不出来,只说老师让背。一些好学的家长有心自学,给孩子做个辅导,却发现从排版体例到具体内容,都不甚了了。

声韵类蒙学读物到底是本什么书?里面有些什么内容?孩子们背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结合从一些家长那里搜集来的这些问题,脑洞君来简单讲一讲。

1、什么是声韵类蒙学读物?

声韵,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押韵的韵。中国古代人们在编排字典的时候,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拉丁字母A-Z的排序方式,而是从诗歌创作押韵的角度入手,将相同韵的字,也即是可以相互押韵的字放在一起,并选取一个代表字作为这个韵部的名称。《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都是根据这种按韵分类的方式来排列的,一共30个韵部,上册15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册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一东,即表示第一个韵部里的字,都是和东字押韵,在今天的普通话中韵都为ong。

当然,细心的家长会发现,下一个韵部二冬,和一东是同音字,在今天普通话中的韵也是ong。这是因为语言语音是变化发展的,古代的汉语和今天的汉语读音并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会出现“远上寒山石径斜(xia)”、“风吹草低见(xian)牛羊”这些特异的读音。因为语音的改变,过去押韵的字,变成了不押韵的字,过去不同音的字,变成了同音的字。古代格律诗所遵循的是平水韵,又称为诗韵。直到今天,我们在作古诗尤其是格律诗的时候,仍然以其为标准。

2、这类书里面都有些什么内容?

这类书是古代教小朋友们作诗的启蒙读物。它在每一韵部之下,用一句一句对仗押韵的句子来陈述内容,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三个方面的东西。

第一,押韵韵脚字。每个韵部中,每一个句子的末尾字,都是可以互相押韵的。通过熟读甚至背诵,小朋友们能迅速掌握哪些字是押韵字。在写诗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比如,在作格律诗中,如果第一句的末字是鱼,学习过声韵读物的小朋友就能马上联想出和鱼同韵部的其他字。这种联想通过书中有意义的句子来记忆,比直接去记一个一个的字要有效。比如: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

第二,可以在诗中构成对仗的成对的事物。写诗要有对仗,语文中也强调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这类书中,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成对出现的事物,由此及彼,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们对事物的认知。比如:

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梅溪。

同时,还能够让孩子们在诗歌创作中很快地找到对应之物。

第三,丰富的典故。和其他的童蒙读物一样,这类书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典故,在讲解典故的同时,也展示其在诗歌中的用法。比如:

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

3、孩子们背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既然这类读物是古代儿童作诗的启蒙读物,对今天不再将作诗作为必要之物的孩子来说,它还有何用?子小妈妈想说,它不但有用,而且有大用。

首先,培养孩子的汉语语感,使其领略汉语的韵律和乐感。语言,是通过声音来交流的。汉语作为有声调的语言,其抑扬顿挫,其音韵组合都自有一种得天独厚的韵律美。家长们都知道英语学习要培养语感,却不知道汉语学习也同样需要。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能说,但我们要把它说漂亮,说优雅,在付诸文字时,我们要用声韵和谐的句子将我们的意思表达清楚,这就需要我们去感受和熟悉汉语语音的平仄、韵脚以及音节的组合规律。这正是《声律启蒙》这类书在编纂时就刻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2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