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踏门槛就是找挨揍,农村为什么不让孩子踏门

发布时间:2022/12/3 15:01:27   

当我还是总角小儿的时候,总是喜欢站在农村家里的门槛上,为此没少挨揍。尽管挨揍是痛苦的,但有时还是不自觉地就站上去以显得自己高高的。父母只管打,却也解释不出个所以然,逼急了就撂下一句“老一辈都这样说”。可老一辈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南朝·梁宗慓《荆楚岁时记》对于门槛的制作也极为讲究,以距地高、包装美为贵,尤其是那些豪门大宅,互相攀比,不肯低眉于人。在流传至今的俗语中,常说某家门槛高,其意为这个家庭各方面条件好、体面。唐宋以后,门槛的高度随着建筑风格的变化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逐渐降低,过高的门槛毕竟带来行走的不便。《明兴杂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为方便士人出入,特地降旨,把南京国子监号舍里的门槛全部拆掉。在末代皇帝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他为了在皇宫中骑自行车可以畅通无阻,下令将门槛一一锯去。但在民间的禁忌文化中,忌踏别人家的门槛依旧根深蒂固。

《礼记》中说:“士大夫出入君门,不践阈。”意思是做臣子的进入君主的门户时,应该从门中央所竖的一根短木旁侧身而过,不要用脚踩在门槛(阈)上。集儒家精华的《弟子规》也明确写着╚勿践阈,勿跛倚╗意思是我们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看起来很不庄重。只告诉我们不能这样做的原因,却没有把道理讲明白,着实不能让人信服。虽然每次进入庙门,总还是忌讳着不去踏门槛,但好奇心却驱使着我去了解这一民俗。门槛为门下框的旧称,又名“门下槛”,从古代有房屋建筑之时应该就有门槛这一物件。但忌踩门槛这一风俗最早可以追溯先秦时期,随着君权思想,阶级观念的兴起,有了尊卑之分。而门槛风俗的逐渐演变,就成为家族地位高低的体现。曾经门槛高度与膝等齐,跨一步就如鲤鱼跳龙门一样费劲,而这也代表了地位。

随着人们认知的深入,把门下槛引申为人生槛。说一个人不顺利时就说“遇着槛了”。民间老话是本命年即是“槛儿”,这时候日子过得要分外小心,为了过这道“槛儿”,有的人还在腰间扎根红腰带辟邪。也有将73岁84岁说成是老年人的“槛儿”,俗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因为这“槛儿”在孔孟两圣人身上也是应验过的。

一些学说的兴起使人们对门槛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神话的高度。面相学中,认为井灶有栏便有利于将金钱积聚,而井灶有栏便是指鼻孔部位的相法。而房屋加门槛,便属于门口的关栏,可将地气栏截于屋内,不让其逸去。如果门外见到低下去的楼梯,门槛便要加高。否则,地气外逸。用家居风水来说,便属不聚财了。至于门前被直路相冲,俗称犯路冲,化解方法便是在门口上做门槛,而门槛下底加一套五帝古钱,煞气便可化解。而在我国的某些地方和中东的伊斯兰国家的风俗中,用鞋打人是最大的侮辱,踩了上去有损门槛的法力。

有人把门槛当作祖宗的脖子,佛祖的双肩,当家人的头。门槛儿具有遮挡污物和避邪的作用,将一切不好的东西挡门外,好的东西不外流,是人们对一家人的平安幸福的期望,忌踩门槛这一风俗也一直延续到清朝。

如果以上算做信与不信的范畴,那么接下来说的门槛就是科学的功用。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建筑结构以木制最为突出,比如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门槛的木枋与房梁正顶的主枋同材,即一根木枋分正梁、门槛。正梁有镇宅护平安的“效用”,那根木枋有被地舆风水先生施过法。同一材质的木枋作门槛,自然也具备护宅镇家的“功能”。加一道地梁,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变形,高一点的话两侧支撑的力臂也大一些。冬天可以避免冷风倒灌,夏天可以把各类爬虫拒之门外。

旧时候都是木门,地面也大都不平整,所以门的底部与地面无法完全密合,随着时间推移,木门渐腐朽,地面变得坑洼,门缝则会越来越大。建造门槛,一来如同上下两排牙齿这样的结构,可以更好地起到密合作用。另外木质门槛不似石制门槛坚硬,长期踩门槛入屋,会造成门槛的破损,踩烂了可有损门面?

门槛还明确地将住宅与外界分隔开来,无论是游子还是外出的农人,只要跨过那道门槛就证明到家了,而家是避风港的代名词。当出门的时候,门槛的存在就如现代车道上的缓冲带,告诉你出门在外慢一点,做什么事都不要急于求成。

现在的城市建筑、居家楼房的门槛设计一般都是非常低的,踩不踩门槛的问题也不被大家重视。我们去过的道观和寺庙,那里门槛可是修得很高,寓意着只要你跨入了这道门槛,便将尘世的凡俗抛在了身后,以一颗纯净向善的心来感受这祖师爷或佛祖的庄严和神圣。

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祖先尊重我们的文化。在进门时,切记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步子迈得越大越好。

参考资料:

马秀峰,王立雄.中国传统建筑门槛的历史与发展[J].国画家,,No.(02):88-90.付丹丹.建筑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历程和方向[J].建筑遗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7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