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形状 >> 在人们的生活中,养鸟的好处有哪些你知道吗
人到晚年赋闲家中,往往会有孤寂之感。若能养成侍弄花草,赏鱼玩鸟之爱好,则能驱除寂闷,健身养性,给晚年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每天清晨,带上自己的鸟笼,悠悠漫步,老人们凑在僻静的园林中,水塘边,呼吸着新鲜空气,交流各自的养鸟经验,互诉各人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儿;尤其在老人心境烦忧的时候遛遛鸟会使精神愉悦,身体轻松,心情舒畅。另外,那悦耳动听的一曲曲鸟鸣声,常常会把老人从某些家庭生活的不愉快中解脱出来,从而忘记远怨近忧,得到一种“自知其乐,自得其美”的享受。国外调查发现,养鸟老人比不养鸟老人健康长寿。
饲养观赏鸟,是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适度活动。家中养几笼鸟,既可美化家庭环境,又可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闲寂之时,观赏鸟的优美形体,艳丽的羽毛悠动的姿态,会使您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养鸟,需要弄鸟食、给水、换水,使老人得以运动身体;精心管理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可增进思维。对那些有慢性病,长期失眠,精神萎靡的老人来说,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养花弄草,玩鸟养鱼这种情趣高雅的“闲情逸致”中去,长期坚持下去,可以避免对治病、养病的急躁情绪和悲观的心境,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老年忧虑”,开阔胸怀。良好的精神状态,融融无虑的心境;适宜的体力活动,会增强睡眠,养精蓄锐,增强体质。因此,“养花养鸟,健体健脑”,“观赏鱼一缸,胜服人参汤”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花鸟同名话杜鹃
百花千鸟,谈花便及鸟,说鸟必及花,花鸟常并提。然而,偌大世界,花鸟同名氏者,惟有杜鹃。而且,巧就巧在杜鹃鸟出现的时候必有杜鹃花。唐代诗人白乐天,就留有杜鹃花落杜鹃啼”的诗句。
相传,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当时荆州有一个死而复生的人,名鳖灵,很有才干,望帝便拜其人为相。恰逢洪水泛溢,民不聊生,望帝命鳖灵治洪救民。鳖灵便凿开巫山开三峽,疏通水道,消除水患。国泰民安。数年以后望帝念及功高,就让位于他,号开明氏,自已便入西山,隐居修道。死后化为杜鹃,春天一到,便悲啼起来,其声谐似“不如归去”,昼夜不止。
还相传,由于杜鹃鸟昼夜不停鸣啼,致使口流鲜血染红了自己的嘴,故为赤口。而鲜血滴在杜鹃花上将花也染成了红色。故有诗曰:“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冤禽血染成,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当然,红杜鹃花绝非杜鹃啼血染成,因为,杜鹃花除红色外,还有白、黄诸色但杜鹃鸟与杜鹃花也确易使人浮想联翩。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见到杜鹃花时,赋诗一首:“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而人们为何总以为杜鹃啼声哀切呢?大概是望帝的传说和一些文人墨客以自身遭遇,借杜鹃之啼声而抒发的一种自我感叹。
长期以来,鸳鴦在我国就是著名的观赏水禽。最古的记为载见于《诗经·小雅》:“鸳鸯于飞,毕之罗之。”“鸳鸯在梁,載其左翼。”以后我国传统的婚姻吉庆,总有“鸳鸯福禄”鸾凤吉祥”等诗句,便是由此引伸。全间养鸳,我国在距今多年前的西汉即开始了。据《琅嬛行》载:“霍光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三十六对,望之灿若披锦,故《相逢行》日:“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此后,呈宫中也把鸳卷列为饲养的观赏水禽。据《开元天宝遗事》中载:五月五日,明皇避暑游兴庆池,宫嫔辈凭栏争看紫鸳莺戏于水中。李白谓“七十紫鸳鸯,双双亭幽”咏的也就是这件事。
鸳鸯在我国产地,见诸古籍而可考的有现今江西的鄱阳湖区,安徽的贵池、洞陵,江苏的镇江、苏州,浙江的绍兴及广东的潮安,广西的合浦等地。鸳鸯在动物学中属于鸭科,是鸭科动物中最美丽的一种。从它外观中不难看出:嘴扁,脚偏于后方,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性敏捷,不易捕获。雄雌羽毛各异,雄的文彩斑斓,明翠绿,双翼褐黄,两边肩羽向后翘作扇状三角形在水面游戏时,稳似游船,腹白尾黑,朱啄红掌,鲜妍华丽,不染纤尘;雌鸟体格略小,全身苍褐,相形见绌。但两者极为恩爱,雄雌往往成双成对栖息在一起,常于薄暮与黎明时分,并头接肩,唼喋缓缓并游于碧波绿浪之中,自由自在欣赏天际美丽的烟霞,浏览朝夕变幻的湖光山色,可谓难合难离。所以,晋代崔豹在《古今注》中记述鸳鸯的生态时曾说:“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
《准安谢志》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成化六年十月间,盐城有一渔翁,在湖上捕到一只雄鸳鸯。他大喜过望,立即在船上宰了放到釜中煮。雌鸳鸯一直随在船尾悲鸣,久久不愿飞去。不久,釜中的雄鸳鸯煮熟了,渔翁刚打开釜盖,雌势如飞石,投到沸汤之中,自绝身亡。
我国人民喜爱鸳,不仅由于它的外貌美丽,更因为它雌雄双栖,互不稍离的特有生态,它象征了对自由的热求,以及对爱情矢志不渝的忠贞与纯洁。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墨客为它吟诗作赋,多少丹青妙手为它挥毫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