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宋词中最缠绵的词牌,六首最经典更漏子

发布时间:2023/5/23 20:57:40   
刘军连挂号 http://m.39.net/disease/a_9279420.html

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等。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故唐人称夜间为“更漏”。杜甫《江边新乐诗》:“余光隐更漏,况乃露华浓。”许浑《韶州驿楼》诗:“主人不醉下楼去,月在南轩更漏长。”

唐人诗歌中屡见“更漏”,但作为词调名的“更漏子”,却是始于晚唐温庭筠,温庭筠最擅其词。“更漏子”调名本意即为咏唱深夜滴漏报更的小曲。

〔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首词借“更漏”夜景咏妇女相思情事,从夜晚写到天明。上阕写画堂中人所见,下阕从室内转到室外,写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滴在梧桐树上。这里直接写雨声,间接写思妇,这离情之苦没有人可以理解,亦是“夜长衾枕寒”的进一步说明;它与“偏照画堂秋思”呼应,可见“秋思”即是离情。最后“空阶滴到明”暗示整夜未眠,进一步说明思念之深。

〔唐〕牛峤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这首词是写女子春宵怀人。全词从梦断后写来。上片写梦断后女主人公室内景况:漏残、灯烬、屏深,以及梦断后对月怀人。下片由明月过渡到室外,转换自然。“闺草”三句,触景怀人;最后三句,明为怨辞,实是想念之深的心理状态。

〔清〕王夫之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这首词格式工整对仗,上片写景,下片言志。作者秋宵长夜难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怀。本词中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宋〕晏几道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这首词上片描写庭院中的景物。柳丝已长,桃叶尚小。“深院断无人到”一句,既说庭院的寂静,也表女子的孤独;而着一“断”字,则含义更加细微繁富,既延伸了寂静的时间长度,也开始透露了女子的哀怨情绪。下片却写闺中的女主人公脸色憔损,春思重重,迟迟不起。

〔五代〕孙光宪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

面对着深秋,离别是深深的苦与愁,几夜绵绵秋雨笼罩庭院。做下来仔细想想,收敛自己的愁绪,仿佛违背自己的心灵。窗外寂静,帘幕低垂,任思绪飘荡在远方。挥泪听着,揪心看着,直到天昏地暗。

〔唐〕毛文锡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闺中少妇,思念远别的亲人,通宵不寐,直待天明。以其爱之甚切,故恨之亦切;以其思之甚深,故怨之亦深。这一怀思绪,主要通过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烘托和表现。词中的景物,不仅是作为春天一般景物用以渲染春天的气氛,同时还作为一种意象,借以表达离情别绪和春思春愁。子规、纱灯、丁香、双燕这四种景象,是实景,又不是单纯的实景,可以说是“实中有虚”,也就是说既具体又抽象,因为它们已经成了引发愁情的触媒。

〔唐〕温庭筠: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唐〕温庭筠: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宋〕晏几道:欲论心,先掩泪。零落去年风味。闲卧处,不言时。愁多只自知。到情深,俱是怨。惟有梦中相见。犹似旧,奈人禁。偎人说寸心。

〔宋〕贺铸: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曲阑干,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无际恨,见闲愁。侵寻天尽头。

〔宋〕向子諲:小窗前,疏影下。鸾镜弄妆初罢。梅似雪,雪如人。都无一点尘。暮江寒,人响绝。更着朦胧微月。山似玉,玉如君。相看一笑温。

〔宋〕李之仪:暑方烦,人似愠。怅望林泉幽峻。情会处,景偏表。心清闻妙香。宝幢低,金锁碎。竹影桐阴窗外。新事旧,旧愁新。空嗟不见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9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