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帮助孩子快速渡过初一过渡期学习语文方法

发布时间:2024/8/23 13:45:24   
升入初中的小朋友们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就进入了十一长假,长假过后就要迎来第一次月考了。那就测试一下,看谁过渡得快,过渡得好!通过上次的小测试,我觉得有些孩子就是还没有掌握初中古诗学习的一些方法,导致失分比较多。究其原因,是由于不会灵活默写,还有一部分就是不会赏析,不知道如何去做题。初中古诗的学习一般是由这几个步骤。孩子上课的时候若能认真地按这几个步骤去走,那古诗赏析题就不会有问题。学习古诗四读法一读,读准字音与节奏不管是诗还是词,都是讲究节奏的,也就是停顿,因此在读的时候,就要把握住节奏,例如五言(每句五个字)的一般是,不过也有二般情况,有时也会。要根据每句的意思而定: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特殊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二读疏通文意二读的时候就要对照着注释,来了解每句话说的意思。当然有些实词必须要掌握,但诗歌更讲究意境,因此在疏通的时候,眼前要有画面感。我们还拿“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来说。客路的意思就是:旅行在外的人所走的路。那意思就是:到达北固山下,只见旅途在青山外蜿蜒,小舟却在绿水前停泊。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非常重要,这有助于你下边对内容和名句的赏析,以及整首诗情感的把握。三、三读了解内容与赏析三读后一般要让学生先自己说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进行一个简单的赏析。这时把赏析的方法就出示在大屏上:赏析古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赏析。①从修辞的角度②炼字的角度③表现手法的角度④表达方式的角度⑤哲理的角度看似简单的列出了五项,实际上在赏析的过程中,这五项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由于是初一,所以每首诗讲的侧重点不同,这些方法也慢慢地在渗透。如在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侧重于表达方式和修辞。“杨花落尽子规啼”从表达上运用了描写,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自然的景物,但这个景物是作者精心挑选的。杨花在古诗中,它代表着漂泊之意,飘零之感。子规的叫声比较凄厉,又暗含着望帝的悲惨的故事,诗人选取这两个意象是有他的目的,那就是渲染了因朋友被贬的凄凉的气氛,烘托出因朋友被贬内心的伤感之情。当然也交代了时令与季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呢,诗人运用拟人,赋予无知无情明月以人的情感,让她把自己对朋友的那份担忧、同情、关切之情,捎到遥远的夜郎之西,就是王昌龄被贬之地。此时李白正漫游在镇江一带,王昌龄被贬到贵州一带,可谓去去千里,怎么样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那份担心关切之情呢?李白就举头望明月,把这份情感寄托给明月,可好?因为明月千里可共,万人可赏,不管我们在何地,只要有月亮的夜晚,我们都可以仰望。嗯,挺好。那诗人就,刷刷刷地写下了“我寄愁心与明月”这样的千古名句。况且明月自古就有包含着思乡,怀人之意。讲《天净沙秋思》首小令时,教会孩子们从炼字的角度来赏析。我在讲什么是炼字的时候,我还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就是韩愈和贾岛有关“推敲”的故事,让他们体会到古人选字的用心。“古道西风瘦马”这里边哪个字好呢?孩子们都说“瘦”好,那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诗人描绘了一匹瘦骨嶙峋的马的形象,马之所以成这种形象,是由于它常年长途跋涉,旅途劳顿所造成。它背上驮的又是谁呢?当然是游子了。表面上是写马瘦,实则写人瘦。写出了游子羁旅在外的旅途的劳顿及内心因思乡的煎熬的孤独寂寞之情!在讲《次北固山下》侧重于从哲理的角度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讲《观沧海》时,又侧重于从表现手法:动静结合的角度来赏析,山岛竦峙,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以初一的第一单元的这四首诗就涵盖了古赏析的这几种方法。老师在课堂上都讲了,但毕竟刚上初一的孩子,要把这些方法都掌握住,不进行反复的复习,显然是不行的。如果您的孩子这些方法还没有掌握好,就可以去点下边的链接,这些老师的讲课更灵活,延伸得更广,因为他们都是出自清华北大的学霸,或者是衡水高中的老师。所以不妨让孩子再去听一听(可看三年哪)强化一下。四读,把握情感如果上述的赏析做到位了,孩子们对整首诗的情感一般理解都比较到位。这点也是爱考的考点。方法不对,力气白费,希望家长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孩子更快地渡过过渡期,成功上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6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