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崔涂的一首名作,不言一个悲字,却句句

发布时间:2024/9/13 12:11:16   
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71230/5971033.html

古代一些才子在科考中过五关斩六将,虽然好不容易蟾宫折桂,却因为各种原因,其仕途一直沉浮不定。有人甚至一辈子沉沦下僚,而感到郁郁寡欢。不过正因为这些坎坷的经历,才子们才能蚌病成珠,从而让自己的作品影响深远。

晚唐就有一位二流诗人,他的作品虽然不及李商隐和杜牧那样出色,但是全唐诗中也收录了他的一些佳作。虽然时隔久远,细细品味,依然令人感触深刻。下面介绍崔涂的一首名作,不言一个“悲”字,却句句道出悲苦之意。

《春夕旅怀》

唐代?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崔涂是晚唐二流诗人,浙江桐庐人,诗人曾多次参加科考,终于在中年之后进士及第。诗人晚年客游巴蜀地区,创作了很多抒发心情的诗作,其它的生平资料则无从考查。

作者有一年暮春时节旅居湘鄂,他本来游兴正浓,却忽然发现满地残花,心情顿时受到影响。诗人联想到自己宦途奔波、怀才不遇,于是便赋诗感怀,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人出生于江南水乡,后来却在西北和西南各地漫游。作为一位孤独异乡人,作者经常形单影只,也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开篇展现了一幅暮春景象,“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流水汩汩流淌、残花悲情凋谢,诗人目送春风飘过楚城,却无力挽留,只能默默地感慨时光荏苒、岁月蹉跎。

“两无情”,采用了移情手法,诗人看见春意阑珊,倍感惆怅,却责怪大自然如此薄情寡义。一个“尽”字,道出了残春已逝、美好难伫的无奈之情。畏惧岁月风霜,正反衬了诗人不再年轻,所以才会在心湖中荡起微澜。

颔联乃千古名句,“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诗人客居他乡,思念故园,经常在梦中不辞万里回到家乡。诗人有时在三更时分突然从梦中惊醒,却听到月下枝头的杜鹃鸟正在凄楚地悲鸣。如此悲凉氛围,作者不言一个“悲”字,却悲从心来。

胡蝶,即蝴蝶,化用庄子梦蝶的典故,表达出一种虚幻而又短暂的情形。子规,即杜鹃鸟,经常会在暮春时发出令人忧伤的声音,此处呼应题目里的“春夕”二字。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才子梦回家园,传达出他在异乡的日子极其艰苦,才会触动悲情,引发思归之意。

诗人长年累月地漂泊异地,家乡的音信也逐渐稀少,颈联尽显诗人悲伤的情怀,“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由于硝烟不停,社会动荡不安,才子与家人多年无法联络。一个“绝”字,刻画出家书中断,诗人倍感孤寂的心情。

同时作者看见周围绿树婆娑、生机盎然,自己却早生华发,更加觉得无限愁苦。正如南宋诗人陆游所写,“华发萧萧老蜀关,倦飞可笑不知还。”其实放翁晚年终于安居故园,而崔涂却客死他乡,其境遇应该比放翁更加凄楚。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诗人说自己如果想回去,可以抬脚就走。他虽然郁郁不得志,但又不舍放弃年少时的梦想,毕竟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实在不易,他依然苦苦坚持,希冀有朝一日可以时来运转。但是其内心又矛盾重重,不知何时才能看见曙光。

纵观崔涂的这首七律,情感沉郁,格调苍凉,作者借助庄周梦蝶的典故,又虚写出子规鸟夜半悲鸣的场景,让人不忍卒读。结尾的“有谁争”三字,更是字字含泪,作者苦中作乐,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愁苦和悲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8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