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弟子规解读家庭是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

发布时间:2024/10/8 16:48:30   
图片来自互联网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家庭是一个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家庭成员都健健康康的,这个家庭就有活力。家庭成员绝大部分品行良好,这个家庭就受人尊重。孩子病了,最操心的就是父母。父母病了,孩子也要分出精力来照顾。如果有大病,家庭的经济就要受到影响。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往往会爱惜自己的身体。但是,爱惜身体要看存心,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自私,而爱惜身体,这种行为就不可取了。有句话叫做,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家里有一个品行不好的人,会带累家里人都脸上无光。尤其是做父母的,品行不好的子女,会带累父母也挨骂。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对我好,我对父母好,做到孝顺很容易。父母对我不好,我还能对父母好,对父母孝,这就是贤人了。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溺爱,所以算不得对孩子好。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已经习惯了父母为他做,他也不知道要怎么样对待父母。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亲爱我,孝好难。”物以稀为贵,现在孩子少,没啥选择,憎恨孩子的父母是很少的。顶多就是希望高一点,要求严一点。受得罪,入得贵。只要父母的希望不出格,相对于被溺爱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有出息一些。图片来自互联网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里写得很清楚,如果父母做得不对,孩子是可以劝谏的。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在《孝经》里也说:“父有诤子,则不陷于不义。”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有一种错觉,把父母看得比皇帝还皇帝,明明看到父母的过失,就是不愿意指出来。一些学国学的朋友说:“我如果说了,怕父母不高兴,感觉挺不孝顺的。”看到父母,做不恰当的事,不能及时提醒父母悬崖勒马,才是最大的不孝啊!家庭是共同体,如果缺乏沟通,这个家庭必然问题重重,积重难返。劝谏父母,要注意方式方法。脸色要和悦,声音要柔和。一次劝谏不行,再次劝谏的时候,也要和悦,也可以哭谏等等,即使遭遇鞭挞,也不要生一丝的怨恨。现在很多人劝谏是怎么劝谏的呢?“我好心对你讲,你不听,真是太蠢了。我不管你了,你等着倒霉吧。”这话听着,也不知道是劝谏呢,还是诅咒?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据说当年周文王就是这样照顾他生病的母亲的。如果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现代很难做到。中药还好说,尝一小勺,试试温度等是可以的,西药怎么尝啊?绝大部分家庭的子女,还没有富裕到可以不上班的地步,昼夜不离床的侍奉也是不可能的。这句话若是着相的解释,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时移世易,侍亲之法也要因地制宜。不管怎么做,只要让病中的父母、家人感到温暖、舒心,他的病就会很快的好起来。这才是这句话要说明的主旨。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古代有守孝三年的习俗,对于今人来讲,这个习俗就显得很陌生了。但对于儒家行人来讲,守孝人生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当年子贡为孔子守孝六年。宣化上人为母亲守孝三年,孝满出家。曾国藩守孝期间,顿悟事理,实现了人生转折。守孝,并不仅仅是对亡人的追思,历史上很多风云人物,正是在守孝期间,格物致知,通透了很多事理,从而开启了人生新篇章。现代的守孝,无法复古,不可拘泥于古代的形式。现代守的是心孝。亲人的故去,生死就摆在眼前,人生的真相就在生死之间。常常格物生死,就算不能完全参透,也能清净心灵、开启智慧。若能在守孝期间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就是最好的礼、最大的诚。这就真的守住孝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0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