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无言之美,是诗的灵魂

发布时间:2022/9/26 17:58:59   
儿童会患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ft/190603/7189490.html
无言之美,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无言之美,是相对“有言”来说的。在具体的言说中,留住一些不说,或者不直白地说,留给人思考想象的余地,这样的无言引发出一些美感,可称作无言之美。如果一言不发,完全空白,就谈不上什么无言之美了。

朱光潜先生在《无言之美》中说:一切美术作品,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这里说的“美术”,是指创造美的一切艺术形式,比如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雕塑,就是以形达意的一种美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切创造美的技术,都没办法把所见的一切全部表现出来,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具体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就是含蓄,就是留白。

朱光潜先生在文中例举了一些诗句,用来表明无言之美在诗歌中的存在。但有些老师和同学反映,即使看过文章,也还是不能领会文中例举的诗句到底有何“无言之美”。这里就其中一例来说说,以便大家举一反三。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文中例举陶渊明《时运》时写到,“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这当然是说“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这八个字蕴含着无言之美,通过深切感受之后,可以体会到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闲情逸致。但这八个字如何能让人看出闲情逸致来呢?实在是没法理解。

先宕开一笔说,线下课也常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疑惑,比如“老师您说‘杨花落尽子规啼’有愁绪,我怎么看不出来呢?”我不能说“夏虫不可语于冰”,但实质上,这种无言之美,的确并非人人可以领会,这跟一个人的阅读习惯有关,也跟个人的阅历、积累、素养、境界密切相关,但作为语文老师,如果不肯努力去用学生能听明白的方式解读给学生,这个老师的确也不够格,宣扬所谓“多背多读,以后自然就会了”的,不过是一个无能借口。多背多读并没有错,但不能理解的多背多读,以后能自然会的微乎其微,况且背下来的东西,随着时间推移,十有八九都会忘掉。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老师也讲不明白,那要老师何用?老师的作用在于解惑,引领学生去探究理解,在探究过程中才能提升审美力、思辨力,这也是语文考试中最核心的能力。把语文课教成套路化、模式化的机械应试,那不仅是老师的无能,也真真是在误人子弟。

每棵幼苗都有飞翔的梦想

回到朱光潜先生举的例子上来。“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这八个字,是陶渊明暮春出游时所见之景。陶渊明在这首诗前写了几句序言,“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最后的“欣慨”二字,可见情感比较复杂,的确是高兴,但高兴中又生出许多感慨,高兴与感慨交织在一起,这一场春游就有了特别的意义。这种意义是通过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诗中任何一句,都不是独立存在,得结合全诗来品读。

如果不看写作背景,就单独看这八个字,至少也有这样一些值得玩味的意思:

这八个字总体来看,是南风吹来、新苗摇曳的画面,其中这个“翼”字真是妙极了,感觉那春光里的无数新苗像是长出了新鲜的羽翼,要在春风中飞起来一样。且这个“翼”是“有风自南”后出现的,从“翼彼新苗”这个表达方式来看,更像是一个动词的用法,自温暖的南方翻越千山万水而来的风,在这个春天准时抵达这些嫩绿的新苗,送给了每棵新苗一个飞翔的温暖梦想。新苗们都有这样一种生命状态:身体扎根一地不能迁移,精神展翅飞翔游历四方。这种生命状态并非凭空而来,因为“有风自南”,在温暖南风的呵护和引领下,新苗的精神气儿就带有了风的气质,飞翔成为了一生的梦想。当我们看见秋风中叶飘果坠的情景,或许那正是成年草木们毕生准备的一场飞翔。

如此来看,“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这八个字,本身其实是自带光环的,仿佛蕴含着诗人的精神特质,诗人的心就像那暖风中的新苗一样,踏春而歌,那颗心已经生出一对透明羽翼,在暖意融融的春光里自由飞翔。这算是从这八个字里直接体会的无言之美。

当然这八个字的美感不止于此,就“欣慨交心”而言,这还停留在“有欣无慨”的状态。陶渊明的《时运》里,除了表现出“陶然自乐”的快活,还有“但恨殊世,邈不可追”的遗憾,“黄唐莫逮,慨独在余”的孤独,如果结合起来看“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这八个字,更会让人感慨万千。

山河无言,美在其中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体会无言之美并不容易。无言之美,很多时候是作品的灵魂。

从一个作品中体会出美来,一般有两个方向。比如读诗,一个方向是由诗引发的联想与想象,诗本身只是一个引子,但其中某一点激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因此产生了无边无际的自由畅想,从中获得了美好感受;另一个方向是深入了诗的肌理,从诗的整体意蕴和字里行间体会到了美好的诗情、诗意、诗味,读懂了诗的本身,从而受到了美的熏陶。

体会作品的无言之美,通常是指后者。这其实是一种鉴赏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而然慢慢形成,要经过专门训练后才能拥有。而前者并不需要特别训练,当自己的人生经验与作品中某一点形成共鸣,就可以自然发生。

有些人体会不了作品中的无言之美,常常是因为混淆了这两个方向,把读诗时产生了大量共鸣,误以为是读懂了诗。

学生的语文课本上有很多经典诗文,大多以无言之美的姿态呈现出来,但现实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知识化的表面,形成从“死学”到“学死”的闭环。甚至有些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了探究分析的过程,也只是在搬运教参解读,不越雷池一步,导致所谓探究分析只是徒有其形,实质上并未进行真正的探究分析,当然也就不能帮助孩子提升探究分析的能力了。

读艺术作品,养成体会无言之美的习惯,也许对于生活也大有裨益。山河无言,草木无言,但其蕴含的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活着一个社会里,也并不是所有的美都会通过具体言辞来告知我们,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随时随地都创造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美。多多体会无言之美,就会渐渐发现,活在世间,真好。

因无言而错过,该留下多少遗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