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家长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往往演变成伤害

发布时间:2023/1/30 18:16:01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为人父母者,无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贤能慈孝、光耀门庭,然而现实事与愿违。很多家长不禁要问,孩子的成长轨迹为什么会偏离他们所设的目标?如何才能使子女“成龙成凤”?

苦涩的种子

现实生活中,受此困惑的人不在少数,我表姐就是其中一位。今年国庆,表姐向我大倒苦水,诉说儿子的种种叛逆。表姐虽年届不惑,但天生丽质,平素又善于保养,看起来也就是三十来岁。可在交谈中,她一边抹泪一边诉说,难掩憔悴苍老,可见儿子给她的打击有多大。

表姐夫一家向来一脉单传,当有了儿子后,全家奉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摔,吃穿都用最好的,千依百顺,几乎全家人都围着儿子转,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起初,孩子调皮犯错,表姐夫也会批评教育,但爷爷奶奶不答应,说孩子还小,怎能求全责备,长大了自然懂事了。后来,表姐夫也索性不管了,由着他的性子自然发展。

孩子今年刚满十二岁,个头已一米七几,高大帅气,但毛病不少,性格孤傲、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人非常聪明,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可就是不把聪明才智用于正路,学习成绩在全班倒数几名,调皮捣蛋,站着比老师还高,老师也管不住他,因与同学打架斗殴,表姐和表姐夫常被老师约谈。

上半年在班主任的劝说下,表姐夫将他送到特教学校呆了几个月,实行封闭式式集中管理,希望孩子有所改变。但意想不到的是,回来后原学校不再接收他,其他学校也不愿招他。一个上初中的孩子,不读书能干什么?家长急,孩子更急,天天在家吵闹,埋怨父母不该送他到特教学校,让他受了几个月的“摧残”,对家人破口大骂,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得出口,还扬言若不解决他上学的问题,就不会放过他们。

孩子生日那天中午,表姐整了一桌丰盛的菜,全家人都等着他,可他太赌气,快一点还不起床。由于还有客人,于是麦姐招呼开饭,当大家正在吃饭时,孩子突然起床,几个箭步冲过来,一把掀翻了桌子,众人面面相觑,表姐盛怒之下扇了孩子两个耳光,他却冲向厨房拿菜刀要砍他妈妈。

当初劝他上特教学校时,表姐夫曾许诺给他买一辆车,此时他要求老爸兑现诺言,遭到拒绝后,他把老爸的车窗玻璃砸了个稀巴烂。他姨打电话来劝说,因为没顺着他的意愿说话,竟连她一块骂,语言非常难听。

教育的缺失

十多岁的孩子怎么会如此叛逆?一言以蔽之,教育失当。反思大多数不妥当的教育,往往存在三方面的误区:一是过于溺爱,二是过于专制,三是重成绩而忽视道德。

自计划生育政策后,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很多家长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往往演变成伤害。孩子的任何要求,无论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无条件满足。保护孩子的意识过头,怕他受苦受累,舍不得让他干活,即使有时孩子想干活,父母也婉言拒绝。长此以往,孩子便养尊处优,依赖性强,个性张扬,生活能力低下,很难适应社会。

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专制,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对孩子干涉太多,管教过严,动辄训斥责骂,不能冷静地看待孩子的过失,吝于肯定,慨于批评。爱的言语和愉快的记忆是心灵互通的开关,而在一次次恐惧和失败的明影下,孩子的自信也消失始尽,变得自我封闭,自卑孤僻,胆小怕事,或者性格叛逆,不利于身心成长。

重成绩不重德育,是多数国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通病。人多有这样的认识,孩子读书的目的就是考个好成绩,长大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只要学习好,哪怕再大的缺点也能包容。而学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地,更重在知识技能的传授,对道德教育的重视较少。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才会出现如此局面。

家族的传承

殊不知人生成败,端在教育。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可见圣人都是一个鼻孔出气,一致认为人人都可以成圣成贤,之所以有贤庸智愚的差别,全因教育的不同所致。

人生需经历胎教、幼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不同阶段,而家庭教育贯穿始终。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童时期的可塑性非常强,一个人的人格修养、价值观会念及行为习惯等主要在这一阶段形成。

“教人婴孩,教妇初来”,古人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尤重胎教,幼教,流传千古的“孟月三迁”即是例证。一些有识之士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修养经验,恩想学识及处世哲学等,归纳为传世《家训》,比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欧阳修的《诲学说》及朱熹的《朱子家训》等。

幸福的种子

从上可知,人的成长,家庭教育起决定性作用。孩子从怀胎到成人,与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母亲的德行和修养直接决定着孩子的人格和“三观”。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自己先做贤妻良母,然后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他们。那么,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呢?这一问题涉及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

孔子如是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由此观之,家教为重心是德育,培养孩子的仁恕之心,接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的熏陶,涵养心性,模铸人格,在他们心中种下成圣成贤的种子。一个有道德感的人,其心必诚,至诚则能格天,心智自然会大开,再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知识技能,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对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的偶像和榜样,所以家长应做孩子的表率,知大义,识大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博施济众,谦恭有礼,以此耳濡目染,父母不教而教,孩子不学而学,不期然而影响他的一生。假如父母不能以身作则,自己都做不到,还在各个方面要求孩子,那这种教育也就没什么说服力。

溺子即害子,千方不能事事包办,过度娇纵,因为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世界。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潇洒应对,待人接物,引导他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活。日常生活中,教导他们爱惜粮食,敬惜字纸。衣食不必过于华美,一切可用之物都不可浪费,从小养成简朴惜福的好品格。

孟子云:“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培养孩子的恻隐之心,尊重生命,关爱他人,怜残恤弱,惜物护生,即使小如虫蚁,宜平等待之,不随意践踏。一个心地仁慈的人,定能远离暴戾,断不与人好勇斗狠,赌气打斗、闹情绪,如此就是“德者福之基”。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以谦德修身,气度宽宏雅量之士,必得大众拥戴。与人相处时,培养孩子的谦让和包容心,教他乐于与人分享,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方便,给人利益。比如有美味佳肴,可提示他与同伴分享,不可独占;遭人嫌弃与冤枉,可耐心开导,远离苦恼、闹情绪等。

“遗子千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读书可以改变气质,孩子稍微懂事,可教诵《弟子规》《三字经》,略读《幼学琼林》《四书五经》《了凡四训》等圣贤经典。同时讲些通俗易懂的因果故事,使他们明白行善得福、作恶致殃的道理。久而久之,自然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帮助他们立身行道,成为一位贤善君子,大有功于世道人心。

北宋思想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本,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纵观古今中外,凡勋业卓著的大人物,无不自小就树立崇高理想和家国情怀,如周恩来总理少时就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心怀大众,服务社会的意识,这是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从而激励他自强进取,成就无侮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3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