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弟子规如同我们做人做事的交通法规

发布时间:2025/6/22 12:35:30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www.txbyjgh.com/axhd/m/1974.html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古圣先贤学习,提升我们的生命能量!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欢迎大家来到王中华老师的文化课堂,共同学习《弟子规》的做人做事规范。)

《弟子规》是指导我们一生做人、做事的基本规范,是拿来践行的。只要我们还活着,还在做人、还在做事,就离不开《弟子规》。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本薄薄的《弟子规》,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八十岁老翁不一定做的到。《弟子规》里只要我们还有一条没有做到,我们做人就不能称为圆满,做人不圆满,生活就不会幸福美满。

我国近百年来,中国受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主张个性张扬、言论自由的今天,似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标准,标准就多了,标准多了就等于没有了标准;也似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理,道理多了,就等于没有了道理,天下社会怎么会不混乱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打个比方,就如同交通参与者,不管是步行、骑车、驾车,只要出门,我们就变成了一名“交通参与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制定一套《交通法规》,结果会怎么样?结果是道路就无法通行。所以,车辆行驶的规则必然需要统一,只要是交通参与者都必须遵守;

那么,做人的规则需不需要统一呢?当然需要。所以,总结下来就是,驾驶要守《交通法规》,做人要守《弟子规》。

如果驾驶不守《交通法规》,结果会怎么样?会出车祸;假如做人不守《弟子规》,结果又会怎么样呢?会出人祸。

可见,《弟子规》在做人、做事上面有多么重要了!圣贤教育。就是帮助我们去除习性、回归天性与自性的教育。

《三字经》有一句话上说得很清楚“苟不教,性乃迁”,因为没有接受圣贤教育,所以人的天性就被习性给蒙蔽了。圣贤教育就是帮助我们拨云见日,把贪、嗔、痴、慢、疑的习性清除掉,这些习性也被称之为“五毒”,都是一些不好的习性习惯,只有靠圣贤教育把他们清除了,我们的天性就显露出来了,我们再把本善的天性回归到自性,我们就与佛陀、圣人(老子、孔子等)、六祖禅宗慧能一模一样了。

那么,您也许会问,《弟子规》凭什么可以作为我们每个人做人、做事的标准而不是其他东西呢?

《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行为规范。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五伦”,是客观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五种关系:父子、兄弟、朋友、君臣、夫妇。古人用字很简练,父子关系包括了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关系包括了姐弟、兄妹、姐妹关系……以此类推。

人与人之间的这五种关系,在孔老夫子出世以前它就存在,并非孔老夫子的发明创造,孔老夫子只是发现并总结而已。这五种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它是规律、是真理。

  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人类本有的属性,这也不是孔老夫子的发明创造,而是人的天性。作者本人的父辈有兄弟五个,我的爷爷辈就把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用在他们的名字上,每个儿子使用一个字,按照顺序排列下去;

至于五毒,贪、嗔、痴、慢、疑,不是人的天性而是习性,是“苟不教,性乃迁”的结果。今天犯错之人、落马之人、失败或者正在失败路上之人,不就是正在“演绎”五毒吗?既然儒家倡导的“五伦”、“五常”是真理,是出自人的天性,那么,建立在人类社会伦常大道上的行为规范——《弟子规》,不拿它来作为我们做人、做事的标准,我们拿什么来做标准呢?《左传》里说“人弃常则妖兴”,做人不守《弟子规》,就会偏离伦常大道,人就会变成妖魔鬼怪、人面兽心,长着人的模样,。

其实今天社会何尝不是呢?

学习和践行《弟子规》,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一世,乃至生生世世的功课。很多人做人、做事不成功,找不到原因,其实,翻开《弟子规》,答案全在里面。

众阅国学馆古典文学-弟子规精选¥22.5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通过学习经典,明白《弟子规》中的道理,再把《弟子规》作为我们做人、做事的标准。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内容为正本传统文化集体智慧)

(编作者:王中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践行者,云南正本传统文化国学教师,正本养生太极道专职教练,亚洲博鳌儒商论坛精英人物,昆明市正义牌坊《正義》名称策划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9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