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范仲淹和他的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发布时间:2022/11/10 1:46:48   

在《清平乐》第八集中,宋仁宗在和韩琦、富弼谈到范仲淹时,刚夸完范仲淹的《潇洒桐庐十咏》,韩琦又给仁宗推荐了范仲淹的另外一首诗,看那长长的卷轴就知道,那是首长诗,诗的名字叫《和葛闳寺丞接花歌》。仁宗读完忍不住还赞叹了一句,“好一个‘不学尔曹向隅泣”。那么这首诗到底写于什么背景下,诗里面又写了什么内容呢。

还是先介绍一下背景。在明道二年(),范仲淹因极谏仁宗废郭皇后事,而被贬睦州。当地有老卒,本为东京“琼林苑中吏”,技艺高超,得意一时,后来因罪被贬,到现在年老悲泣。因此事,范仲淹的两位朋友,葛闳和章岷先后有事写其事,后来范仲淹也和了一首,便是此诗。这首诗本来的题目很长,像一篇介绍背景的小序,说得非常清楚,叫做《桐庐郡卒陶旻者,本隶琼林苑,以接花为事,因罪黥送于此。寺丞葛君闳感而作接花歌,幕中章君岷和以相示,因而缀焉》。算了,下面我们就简称《接花歌》好了。可以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做好心里准备,比较长。

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江城有卒老且贫,憔悴抱关良苦辛。

众中忽闻语声好,知是北来京洛人。

我试问云何至是,欲语汍澜堕双泪。

斯须收泪始能言:生自东都富贵地。

家有城南锦绣园,少年止以花为事。

黄金用尽无他能,却作琼林苑中吏。

年年中使先春来,晓宣口敕修花台。

奇芬异卉百余品,求新换旧争栽培。

犹恐君王厌颜色,群芳只似寻常开。

幸有神仙接花术,更向都城求绝匹。

梁王苑里索妍姿,石氏园中搜淑质。

金刀玉尺裁量妙,香膏腻壤弥缝密。

回得东皇造化工,五色敷华异平日。

一朝宠爱归牡丹,千花相笑妖娆难。

窃药嫦娥新换骨,婵娟不似人间看。

太平天子春游好,金明柳色笼黄道。

道南楼殿五云高,钧天捧上蓬莱岛。

四边桃李不胜春,何况花王对玉宸。

国色精明动韶景,天香旖旎飘芳尘。

特奏霓裳羽衣曲,千官献寿罗星辰。

兑悦临轩逾数刻,花吏此时方得色。

白银红锦满牙床,拜赐仗前生羽翼。

惟观风景不忧身,一心岁岁供春职。

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

窜来江外知几年,骨肉无音雁空度。

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

子规啼处血为花,黄梅熟时雨如雾。

多愁多恨信伤人,今年不及去年身。

目昏耳重精力减,复有乡心难具陈。

我闻此语聊悒悒:近曾侍从班中立。

朝违日下暮天涯,不学尔曹向隅泣。

人生荣辱如浮云,悠悠天地胡能执。

贾谊文才动汉家,当时不免来长沙。

幽求功业开元盛,亦作流人过梅岭。

我无一事逮古人,谪官却得神仙境。

自可优优乐名教,曾不恓恓吊形影。

接花之技尔则奇,江乡卑湿何能施。

吾皇又诏还淳朴,组绣文章皆弃遗。

上林将议赐民畋,似昔繁华徒尔为。

西都尚有名园处,我欲抽身希白傅。

一日天恩放尔归,相逐栽花洛阳去。

这首《接花歌》,我们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部分,从开头到“复有乡心难具陈”,这一部分主要是老卒自述身世,写自己原来在琼林苑做花吏时的得意,写自己接花的技艺之高,写自己所接之花之受欢迎,还曾因被皇帝欣赏而受赏赐。然后因罪被贬,沉沦老卒,别乡辞亲,内心凄苦。

第二部分从“我闻此语聊悒悒”到“曾不恓恓吊形影”,诗人又自述自己被贬的经历,但是他写自己被贬,毫无悲伤之感,他感觉没有必要像老卒一样悲伤,“不学尔曹向隅泣”,而且他竟然说,被贬没什么,贬到这里很好,“谪官却得神仙境”。地方这么美,太喜欢了,干什么在这里自叹孤单呢,在这里“自可优优乐名教”。

剩下是第三部分,写这个地方不适合接花,你有本事也无法施展,特别是皇帝现在不是奢靡之人,连上林苑以后都可能还给百姓打猎耕种

,那些接花的奢华之事,已成过往。自己想要学习白居易归隐洛阳,他也希望这个接花老卒,以后有机会被赦回去,回到宫中也无用武之地,不如和他一样归于洛阳,也是很好的。

这首诗和《琵琶行》有某些相似之处,都通过某人的身世自悲,引出诗人自己的感叹。不同之处在于,白居易听完琵琶女的自述,引发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而范仲淹虽然“我闻此语聊悒悒”,但却“不学尔曹向隅泣”,他并不以被贬为可悲可叹。通过范仲淹的《潇洒桐庐郡》我们也能看到,他确实做到了一种“宠辱偕忘”,或许这也正是他“忧乐天下”而不是“忧乐以己”的一种很好体现。也可以说,里面渗透的这种思想,和他的《岳阳楼记》是相通的。

这首《接花歌》,虽然没有《琵琶行》名声大,作品的感染力也稍有不如,但里面塑造的接花工的形象,诗里渗透的那种“忧乐观”,那种超越了个人得失,进退自得的精神,也是十分独特的,值得我们反复吟诵品悟的,这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范仲淹和他的思想也很有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4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