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山海经和传统经典的正确打开方式姓林

发布时间:2023/11/24 11:42:51   
有人问,《三字经》《声律启蒙》《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和《千字文》比,谁更好。在我看来,《千字文》比其它启蒙经典要高明许多。但这建立在我能欣赏《千字文》的基础上,我能看到很多优越于其它经典的地方。也就是说,没有一定鉴别能力的人,可能分不出其中差别。如果家长看它们都差不多,那就真的差不多。这样给孩子学什么都可以的,区别不大。要发挥《千字文》真正的威力,还需要做一番深入研究,单从一些书中很难实现这个目标。我眼里的《千字文》,是一篇教人胸怀天下,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在每一节中,我又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细节,有和主流专家不同的体会。我虽崇古,却不泥古,还能从《千字文》联系现代社会,穿插各种知识,而这又和我自己丰富的知识背景分不开。《千字文》和我的气质契合,非常适合我,但《三字经》《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等我就不是很喜欢,当然它们也是很好的。就《弟子规》风评两极分化,但我确实不喜欢这种格言式的内容。读什么,学什么,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我说什么不好,就不去学;我说什么好,就勉强去学。我说好与不好,背后都有逻辑和考虑的出发点,你能接受这些东西那才算入了我的门。不然,拿着一本绝世秘笈,也学不到绝世武功。在我的理解里,先学《千字文》,再读《幼学琼林》,然后就是《山海经》,这三本足以满足儿童的国学启蒙基本要求了。至于四书五经我认为比较不适合启蒙,太早了,基本都是大人的东西。因为四书五经本身是儒家的产物,只在国学里面占一小部分,而且后期儒家有了不少迂腐的东西。少则得,多则惑。能把《千字文》《幼学琼林》《山海经》学懂、学好、学透,就远远胜过走马观花地啥都学一点。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思路,未必适合于你。我不是国学大师,以后就算有所成也不会认为自己一定就是对的。我是看到许多家长,给孩子安排了一大堆国学的学习内容,却没把握核心。本文旨在分享自己现在认为对的学习方式、思考结果,让大家花的时间精力更少,却学得更好。国学里面有许多精华的东西,被埋没了,或者被一些人有意隐瞒起来好自己独享,所以需要靠我们自己去挖掘。我就是不喜欢被某些“国学大师”垄断的东西,才开始自己慢慢一点点学的。以我个人的经验,《韩非子》《荀子》《鬼谷子》《六韬》《孙子兵法》《孟子》等书,价值就要远高于《论语》《大学》《中庸》。后三本,也不如《孔子家语》,但是《孔子家语》此书,恐怕你也是第一次在我这里见到。这就是你和我的差别,简单了解和深入研究的差别,粗糙和细节的差别。我从《千字文》开始,慢慢摸出来了这些东西。现在我们读传统经典的障碍主要有三个:一是文言文,二是环境语境的变化,三是厚古或薄古。第一个很好解决,第二个就是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揣摩,容易想当然,第三个就是盲目、不能实事求是。经过几千年、几百年后,如果我们不能跨过这些障碍,就不能学到真正的好东西。比如《山海经》里,有许多奇怪的生物,甚至连有些地方的人都有很多奇怪的特征。现在一般将《山海经》当成是一本神话故事书,假设上古时代的人头脑不清醒、无知、迷信、宗教崇拜等等,而搞出来的胡思乱想。其实,在人类历史上,是否曾经存在着一个像原始思维学说头头是道地描述的那样一种完全与理性、经验和逻辑绝缘的原始心智,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种源自西方古典人类学的原始思维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人和文明人对于所谓东方民族和野蛮民族的偏见,是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其隐秘的动机并非是想同情地理解所谓“原始人类”,而是通过贬低“原始人类”的心智和文明,以证明其接受西方人和文明人宰制和教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同样,用原始思维学说的高谈阔论菲薄古人的知识和想象,并一股脑地把它们贬斥为“神话”和无稽之谈,骨子里流露出来的是现代人的理性主义偏见和傲慢,它除了再一次“证明”历史进步的幻象之外,并不能增进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和亲近。上述摘自《失落的天书》一书,我推荐买来看,很有思想深度。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偏见去看《山海经》,就不能真正理解《山海经》,莫名其妙。要理解《山海经》就首先要认识它是一本什么书。在我看来,《山海经》是一本记录中华民族祖先生存、奋斗、改造自然的伟大史书。其中的很多内容,我们已经很难考证真假或者具体细节了,大部分只能靠脑补。许多内容,也很单调,就像流水账日记,让人感到无聊、烦闷。以《南山经》的一段为例。南山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非常无聊,但我在这无聊中,看到了伟大的、无与伦比的东西。请想象一个场景:现在你在荒山野岭,没有交通工具,走三百里,三百八十里,山里有怪兽、有怪木。你面对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你敢向前走吗?给未知的山、木、兽命名,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那可是伟大千百倍。可想而知,祖先们付出了多少代价,才能画下一些宝贵的图画,记下简单的符号,将这些东西代代相传下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这些故事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真是虚构的吗?还是代表一种民族精神的伟大传承?颛顼绝地天通,将神人的世界分离,是否真实存在过这个事件?《山海经》寥寥数语,并不能将古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告诉我们,但我们可以脑补。如何脑补,就决定了你能从《山海经》中学到什么。更多的东西,不在于书本,而在于我们自己的头脑。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东西。《山海经》如此,其它传统经典也是如此。很多人老讲封建糟粕,那是因为他们眼里就只看到了糟粕。我一向是拿来主义,需要什么就直奔什么主题,其它的就不管。古人就算有再大错误,那人都死了几百、几千年了,还抓着不放干嘛。读古书,最忌讳这种心态,自以为理性客观。我们也不是搞研究,不是专门吃这口饭的,是学东西的,要明确这个目标。不管学多学少,都是赚的,也不要求死记硬背。如果你想看《山海经》,或者给孩子讲,最好还是配上图画。我自己之前看过的是中华书局的版本,偏重文学和知识方面的,趣味性比较差,可以作为资料补充学习之用。山海经(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三辑)精选¥17¥26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主要还是看图画的版本,我推荐这本,之前看过介绍,感觉非常不错。观山海“百鬼画师”杉泽绝美诠释山海经精选¥70.5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8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