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虽然它很平常,但你写作时却离不开它,是这

发布时间:2022/11/14 8:13:45   

记得有一首儿歌里有这样几句歌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这几句歌词想必大家印象深刻吧?它就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上学歌》,从句子里可以感受到孩子们上学时的愉悦心情,满面春风,但是你并没有身临其境啊?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其实这就是作品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是我这篇文章重点探讨的主题。

因为一切文学作品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人物的活动不能离开自然环境,即使是那些超现实的题材,也有现代地球自然环境留下的痕迹,所以自然环境描写是一切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是基础性的东西。

我认为,自然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实际应用是多种多样的,不光现代人运用娴熟,古人中也不乏高手,起到的作用有渲染烘托人物心情的,有促进情节发展的,有制造紧张氛围的,有交待时间地点的,提升可信度的,有深化主题思想的,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根据具体语境来领会。

第一种: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如杜牧的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里的“雨纷纷”正好发生在清明时节,一个中华民族祭祀先祖的传统节日里,这种阴雨绵绵的自然环境强化了大家的忧戚心情,甚至是“欲断魂”而借酒浇愁,到杏花村一醉方休,由此可见自然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力。

又如毛泽东诗词里的《沁园春·雪》,其壮阔之景引发豪迈之情,也值得大家仔细品读一番。

第二种:

促进情节发展,做好铺垫的,如曹文轩所著《孤独之旅》中有一段关于苇荡的自然环境描写,“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如此优美的自然环境,令杜小康暂时忘记了烦恼,但是大自然从来都不是如此的风和日丽,肯定有电闪雷鸣,展示其破坏力的一天,果然下文就出现了对杜小康的考验。那么这一段环境描写就起到了促进情节发展,为下文做好铺垫的作用。

又如范仲淹所著《岳阳楼记》里有两段自然环境描写,或阴晦或晴丽,自然引发了迁客骚人或悲戚或欣喜的心情,为下文抒发“先忧后乐”的宏伟抱负做好了铺垫。

第三种:

交待时间地点,增加可信度的,比如李白有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落、子规啼肯定指的是暮春时节,又如辛弃疾写道“醉里挑灯看剑”,不仅交待了时间是晚上,还说明了地点是在他的寝室里,这种以自然界中景物的变化暗示时间、地点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四种:

深化主题思想的,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的结尾处,“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一段环境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改造旧社会、旧生活,渴望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又如苏轼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句,极写悼念亡妻之情,如泣如诉,幽婉动人,深化了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读后似觉言犹未尽,情意绵长。

以上内容,是我的一些看法,望大家不吝指教,我是清风小寒,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4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