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敢于犯颜直谏的余靖,晚年隐居写了一首五律

发布时间:2022/11/10 1:46:27   

北宋宋仁宗统治时期,启用了范仲淹等人推行改革,以挽救岌岌可危的政权,史称“庆历新政”。虽然推行新政的时间不足两年,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现状,乃知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推行新政期间,有一批敢于冲破旧俗、革除痹政的改革先锋,他们被称为“庆历四谏官”,其中就有余靖、欧阳修等。余靖以犯颜直谏闻名,当范仲淹被诬陷为“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贬为饶州知州时,朝廷官员包括谏官御史在内,对此事噤若寒蝉,只有余靖不惧株连,越职言事,为范仲淹鸣冤叫屈。

在营救范仲淹的上疏中,余靖敢于直指仁宗过失,劝仁宗虚怀纳言,“不以诽谤而加罪”,时不时给仁宗敲敲警钟。言辞之犀利,不加讳饰。他关于改革的奏议对新政纲领的诞生起到了促进作用,他的一些政治主张,也构成了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这些内容包括整顿吏治、巩固国防、安民为本,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庆历新政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宋仁宗出于皇权统治的考虑,对保守派和革新派采取均衡政策,不得不罢免了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

余靖生自岭南,入仕后几经宦海沉浮,文官武职以至外交使节,无不恪尽职守。他为官数十载,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位,始终勤于“立功”。他读万卷书之后,又行万里路,生活经历更加丰富。他力主诗文革新,“触怀成感,其言必精,其理必诣”,成为宋诗拓荒指路的前驱。

例如他为范仲淹被贬一事鸣冤,写了《子规》:“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诗人借子规啼叫的哀鸣声,表达了对范仲淹的同情和关怀。余靖在《双松》诗里说:“岁寒当共守,霜雪莫相侵”,这是诗人与妻子共勉,告诉妻子自己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畏艰险,怀揣理想抱负,负重前行。

余靖晚年回到故乡岭南,在一个秋天的傍晚,他在旧居的山馆里修养身心,写了一首五言律诗,颇有陶潜、王维遗韵。全诗如下:

山馆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题解:

也有诗题为《野馆》。余靖晚年回到了故乡曲江,在成家山上乡居了一段时间,居所处有一座山馆,因山馆隐于山野之外,地处荒远,故称野馆。

注释:

1.轩:堂前的栏杆。凭轩,依凭着栏杆。

2.扉:门扇。竹扉,以竹编成的门扇。

3.岫:峰峦。远岫,远处的山峦。

4.畲:火种之田地。畲田,焚烧草木,以灰肥田。

赏析:

首联“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首联点名了时间地点和环境。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来到山馆,这里如此萧条,倚靠着栏杆眺望竹子做的大门。山客的萧条与诗人的孤寂融合在一起,远离朝堂,回归田园,诗人的心里倍感冷落,表露出诗人心系庙堂的孤寂情怀。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这两句承接首联,写诗人眺望所见。深秋的树叶枯黄败落,树显得衰老了许多,飞鸟在夕阳晚照中飞回巢中。

暮秋时节,老树枯枝,一派萧索,呼应了首句的“萧条”,再一次渲染环境,颇有马致远《天净沙》中:“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看到此景,诗人难免升起“断肠人在天涯”的沦落之感。

此句“带”对“藏”,“归”对“老”,“秋色”对“夕阳”,涵射出诗人内心的诸多情感起伏。诗人此时已是暮年,一生的坎坷磨难,让他的心态有了一些变化,就像在夕阳下倦鸟要归巢,他也希望自己守着故乡的田园,“年少登科今白头,不才多病分归休。”

颈联“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此联中诗人把视线转向远处,苍翠的峰峦穿云而立,田野上农人焚烧的草木,在经过雨水的浇灌之后,才能化作肥沃的土壤。

诗人在此联中,以“畲田”对“远岫”,以“雨肥”对“云翠”,写尽田园之美。并以动词“得”对“穿”,勾画出山野秋意。远山层林叠翠,农田地肥水美,诗人徜徉在山水之间,闲居度日。

颔联和颈联中,诗人用四个动词“藏”、“带”、“穿”、“得”,生动刻画了山野之趣,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融情于景。诗人越是把自然之美写入诗中,就越能反衬出诗人晚年孤独寂寥的心境。看似直抒胸臆写眼前美景,实则是诗人的黯然神伤。

尾联“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尾句中诗人触景借典,自问自答。昔日陶渊明也曾隐居南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归隐之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潜用一双写诗的手去种田,即便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也没有多少收获,连喝酒的钱都没有,还好有好友为他送酒度日。如今诗人在此“山馆”孤寂寓居,又有谁来嘘寒问暖,宽慰诗人呢?只有绕墙的残菊陪伴诗人度过这凄凉的黄昏。诗人以“残菊”结尾,戛然而止,余音缭绕。

陶渊明归隐之后,写了大量的田园诗,描写了山水田园之美,一方面体现出诗人对士族社会的憎恶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一方面涤荡了西晋以来的绮靡诗风,为唐代以后历代诗人所师法。

统揽全诗,诗人采用由近及远,因景触情的写法,由山馆之萧条入笔,继而笔锋一转,细致刻画山野之秋色,借助竹扉、老树、禽鸟、夕阳、远岫等自然意象,一泄情怀,过渡巧妙自然,情景浑然一体,含韵丰富,尾句似乎在向陶潜致敬,耐人寻味。

余靖青年时期写过一首《暮春》诗:“草带全铺翠,花房半坠红。农家榆荚雨,江国鲤鱼风。堤柳绵争扑,山樱火共烘。长安少年客,不信有衰翁。”此诗写出了年轻人永不服输的自信,诗题虽为暮春,读之却有青春之朝气蓬勃。

《粤东诗海》称余靖的诗:“骨格清苍,吾粤宋诗无出其右。”看来,当地人认为余靖的诗作是宋代诗人中水平最高者。而余作的那首《子规》,也被认为诗风有着唐人三昧,吴乔在《围炉夜话》中夸赞该诗说:“尚仍贾岛、姚合之风。”

宋英宗治平元年,也就是年,余靖病逝于金陵,归葬于曲江成家山。余靖墓位于今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甘棠乡成家山。

余靖病逝之后,“庆历四谏官”之一的文豪欧阳修,在给他所作的《神道碑铭》中称:“公为人质直刚劲而言语恂恂,不见喜怒。自少博学强记,至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无所不通。”

余靖从政四十载,为官体恤民生疾苦,所到之处都有善政,勤政之余,作文赋诗,亦多有建树,在诗学史学、政治经济、外交科学等诸多方面都有所论,且思想深邃,表现出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治理的深切关怀,值得学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4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