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诗人或因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长期客居他乡,滞留他处,处境艰难,心情郁闷,遂将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写成诗篇,就叫作“羁旅诗”。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当中,羁旅诗也占据着一席之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我们的耳畔。羁旅诗所写内容和送别诗常有相似之处,往往也会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这类诗歌的感情色彩往往是悲凉孤寂的。
羁旅诗常见的主题有两大类。一是羁旅愁思,如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二是思亲念家,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思家之情。
羁旅诗中常见的意象: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梧桐,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鹃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附:《浣溪沙.春日即事》赏析
浣溪沙.春日即事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此词以首尾四句写景,中间两句写人。所写的是思乡之情,又不全是乡思,把从午睡后到傍晚的一段百无聊赖的情思和盘托出。本篇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这首词从表面上看美剧都是独立的,好似并不相关,但逻辑紧密,情理之中已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日乡思图,令人回味无穷。全词的基调淡雅,别有情致。
“远远游蜂不记不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写了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一行行柳树上的乌鸦在鸣叫着。这两句即目写景:蜂、柳、鸦。蜂为“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不记家”,已表明词人“记家”的内心情结,表明本篇的主旨是写思乡情怀。柳为“新柳”,鸦为“啼鸦”,这是春天景物,柳、鸦是我国古代诗文中表示离愁乡思的传统意象。
“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燕子归来后,依傍着人飞翔,似是有情却无言,晚风吹落的花,也好像默默无言。这两个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
附二: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例句
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衬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象征: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托物言志:《爱莲说》《咏梅》
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虚实结合:“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正侧结合:《陌上桑》
直抒胸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借景抒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