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分时间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酝酿(liànɡ)黄晕(yùn)棱镜(lénɡ)
B.莅临(lì)镶上(xiānɡ)高邈(miǎo)
C.粗犷(kuànɡ)静谧(mì)竦峙(sǒnɡ)
D.抖擞(sǒu)着落(zháo)澄清(chénɡ)
1.BA项,“酝酿”的“酿”读“niànɡ”。C项,“粗犷”的“犷”读“ɡuǎnɡ”。D项,“着落”的“着”读“zhuó”。
2.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朗润吝啬宛转花支招展
B.肌肤水藻贮蓄呼朋引伴
C.花包嘹亮绿萍咄咄逼人
D.烘托响晴梦寐枯滕老树
2.BA项“花支招展(枝)”。C项“花包(苞)”。D项“枯滕老树(藤)”。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2)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3)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你给我的感情带来,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A.浇灌洗淋滋润活跃B.洗淋浇灌滋润活跃
C.洗淋浇灌活跃滋润D.浇灌洗淋活跃滋润
3.C“洗淋”和“浇灌”明显力度和强度不同,应该对应春雨和夏雨。感情与“滋润”搭配更恰当一点。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他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B.她画的画色彩缤纷、花枝招展,令人头晕目眩。
C.马上就要开始考试了,我们精神抖擞地走进考场。
D.天刚蒙蒙亮,大家都来到公园里,小朋友们呼朋引伴,快乐地放起了风筝。
4.B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艳丽或姿态优美,不能用来形容画作。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5.CA.搭配不当,“看到了”和“久违的乡音”不搭配。将“和”改为“并听到了”。B.不合逻辑,删去“超过”或“左右”。D.语序不当,应该将“研究”和“了解”颠倒位置。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等,都已经盖上了柔软的雪被。
C.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D.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6.B省略号与“等”字不连用,删去省略号或“等”。
7.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勤奋是烈火,烈火能点燃希望的灯塔;勤奋是灯塔,灯塔可以照亮前进的方向。(暗喻、顶真)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7.C虽然有比喻词“仿佛”,但是没有本体和喻体,所以不是比喻,结合“闭了眼”看出应该是想象。
8.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B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春》的行文思路是盼春——绘春——赞春。
B.《济南的冬天》表达了老舍对济南山山水水的一往情深。
C.《雨的四季》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失望。
D.《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郊夕照图。
9.C《雨的四季》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命的追求。
10.仿写句子。(3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秋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秋天就像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洋溢丰收的喜悦;
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学生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还要把握仿句的比喻修辞。抓住前例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的句式结构。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内容要与前一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11.根据提示用课文原文填写。(9分)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11.(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二、阅读理解(31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13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下面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闻(听说)B.左迁(升职)C.寄(寄托)D.君(指王昌龄)
12.B左迁:降低官职。
13.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B.第二句写诗人李白在外旅途奔波。
C.诗人运用拟人和想象,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
D.全诗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13.B降职远调的是王昌龄,所以在外途奔波的是王昌龄。
(二)阅读《春》(选段),完成14-16题(9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4.依照示例,概括选文所描绘的某两处“画面”。(2分)
示例:青松擎花
________、_______
14.小山着衣;白银镶玉;落日羞雪;山庄卧雪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雪后的小山、落日时薄雪的情态的画面。
15.任选一幅画面说明作者表现山雪景色所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15.突出特征。整体上看,选文写“雪后山景”抓住了外在的色彩美和内在的情
韵美,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虚实相生(或运用联想与想象)。如“青松擎花”是实,“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是虚,这样写具有立体质感,有利于表情达意;巧用修辞。如“落日羞雪”:“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把夕阳照在山腰上使雪着色当作人害了羞来写,写出雪变幻的色彩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把握。可以从修辞、虚实、联想、想象等来分析,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和妙处。
16.选文在写景状物的层次顺序方面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
16.启示:写景状物要讲究层次性。总体上一般要按照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等逻辑
关系安排内容;局部可以按照空间、时间等顺序叙述描写。
本题考查对文章布局的把握和感受能力。首先找出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如“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等,很显然是空间顺序。其作用是使文章有层次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6分)
江南柳
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3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树无言,风有语。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清人李渔说:“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乌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鸣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竟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17.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3分)
17.柳的形态和声音、柳的妙处
18.文段划线句子说“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柳之妙”体现在
和两个方面。(2分)
18.有实用价值、表达情思
既然说了是文段(4),那就从这段找就行了,可以用原文语句回答:
(1)农人折柳,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2)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用自己的话概括:(1)有实用价值(2)表达情思。
19.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1)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2)品析下面句子:
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19.(1)“狂颠”形容举止放荡无节制,写出了柳絮在风的吹拂下无拘无束、肆意飘荡的姿态。(2)运用比喻,形象写出了柳的美丽姿态和情韵。
“加点词表达效果”题的解题步骤:首先联系对象解释词语本意,其次是观察修辞手法。然后组织语言作答。
20.阅读下面材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材料中的“柳”包含着怎样的情思。(3分)
材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选自《诗经·采薇》。往:离开故乡。思:语气助词。)
20.包含着不舍、留恋的情思。
先要联系文章内容,再根据第四段找“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那“柳”就包含着眷恋(不舍、留恋)的意思。
21.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段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4分)
21.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柳树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2分);二是柳树是人们的情感依附,人生寄托(2分)(或“蕴含着历代文人雅士的人生寄托,有着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三、作文(50分)
请将题目“从来没有这样”(幸福、勇敢、自信、忧伤……)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