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最著名的十二首词,哀婉

发布时间:2022/8/30 15:35:34   

李煜,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他生在富贵之家,长在胭脂丛中,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多才多艺,精通书法、工于绘画、通晓音律,善于赋诗作文,尤其是以词的成就最高。

年,二十五岁的李煜继位南唐君主。年,北宋发兵攻打南唐,南唐兵败,宋军占领都城金陵,李煜投降,被押送至北宋都城东京,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年七月七日,李煜于东京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从唯我独尊的君王到亡国之君阶下囚,李煜的人生落差极其巨大,给他造成的痛苦也是极其巨大。亡国之痛的心绪在他的词里得以集中反映,苦、恨、悔、怨、哀这些词被大量使用,构成哀婉凄凉的意境,极富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千古词帝”。

笔者精心选取了李煜最著名的十二首词作,感情真挚,哀婉凄凉,感人肺腑,代表了李煜词的最高水平,请大家一起欣赏吧:

一、《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独自一人,默默无言,缓缓登上西楼,抬望眼,月儿如钩。低头望,幽深的庭院里,寂寞的梧桐树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离别的愁绪剪不断,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那悠悠离愁缠绕在心头,又是特别的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滋味。

昔日是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却成了阶下囚徒,李煜的身份落差巨大,他心头淤积的离愁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这是寻常人所体会不到的,他自己也难以说清楚,所以他才“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昨夜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得飒飒作响。蜡烛将要燃尽,漏壶已经滴尽,斜靠在枕头上,频繁地躺下、坐起来,辗转难眠,愁苦的思绪难以平息。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一去不返的东逝流水,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一场大梦。只有喝醉酒才能排遣心中的苦闷,别的方法都行不通。

失国之痛、离国之思使李煜彻夜难眠,他思前想后,“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他悔恨不已,只得以酒买醉,借酒浇愁,将内心的苦闷寄寓在诗词中。

三、《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离别后,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触目所及的景色使柔肠寸断。台阶下的梅花犹如雪片纷纷飘落,将它拂去,一会儿又把身上落满。

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送传。路途遥远,回家的梦难圆。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滋生繁衍。

春天的野草,生长茂盛,人走的越远,野草生长的越多,漫无边际,连绵不绝。“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用绵延不绝的春草来比喻离恨之多之广,真是天才。与《虞美人》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总是去得太匆匆。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从来就是人生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在这首词里,李煜特意用“长恨”、“长东”这两个“长”字,道出了他心中的无限悔恨,连绵不绝、不舍昼夜、永无尽头。

五、《忆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在梦中,我还是故国的君主,在花好月圆、春风醉人的季节去上苑游乐,那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驰过,那马匹络绎不绝,像游龙一样走动。

故国往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只能出现在梦中了,梦醒时分,今昔对比,更是让人生出许多的恨。

六、《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门帘外,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被凋残。盖着锦被也忍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在睡梦中才能忘掉自己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刻的梦境之欢。

不要独自一人倚着栏杆远眺,眼前的大好江山已不再是南唐的河山。离开故土容易,再见就很难。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远去,今昔对比,以前是天上,现在是人间。

昔日人之君、今日阶下囚,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降落在一个人身上,何其凄苦、何其悲凉。

七、《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人生的愁恨什么时候能消除?只有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梦见自己又重回故国,醒来悲哀地双泪垂落。

有谁能与我同登高楼?我永远记得曾经在晴朗的秋天,高楼眺望。往事已经成空,就仿佛在梦中一般。

“往事已成空”,不如生活在梦中,面对现实的凄凉、愁恨,李煜真是但愿长醉不愿醒啊。

八、《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回想往事,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这美好的景色,心中的愁苦也难以排遣。

秋风萧瑟,庭院中、台阶上爬满苔藓。门前的珠帘,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没有人来。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埋于江底,曾经豪壮的气概,也早付与了荒郊的蒿莱。

傍晚天气转凉,天空明净,又想起当初月光下琼楼玉宇的样子,可如今月光只能空照在秦淮河上。

据记载,李煜在东京的居处有“老卒守门”,实际上就是被监禁起来,“不得与外人接”,别人也不敢去看望他啊。“白发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李煜也只能一个人陷于苦闷的想象中了。

九、《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随着春天的归去,樱桃也已经落尽,粉蝶儿还在翩翩双飞。

小楼的西面,子规鸟在深夜悲啼。屋内玉钩罗幕,屋外暮烟低垂,令人倍感惆怅。

人们纷纷散去,小巷一片寂寂,望穿秋水,望断云桥,怎能不让人悲情迷离。

香炉里的烟袅袅升起,她看着绘饰凤凰的衾枕,持着罗带,孤苦伶仃,回首往事,怎能不令人离恨依依。

樱桃是新春第一果,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祭祀的传统。这也表明了李煜的帝王身份,他借小周后之口表达了自己亡国失势、朝不保夕的愁恨之情。一个“恨”字作为词眼,贯穿全篇,让人不忍卒读。

十、《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南唐建国四十年,大好河山三千里。高大雄伟的宫殿与天相接,名贵的树木好像笼罩在烟雾里。生活在深宅大院里的我哪里懂得战争?

自从成为俘虏,我因忧伤而腰瘦、鬓白。记忆尤深的是我在慌张辞别宗庙时,宫廷里的乐工们还在奏别离的歌曲,现在我只能面对宫女,垂泪不已。

李煜对亡国的往事作了痛定思痛之想,“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大好河山尽属宋家,原因就是自己“几曾识干戈”,如今做了阶下囚,李煜的悔恨之情溢于言表,只好“垂泪对宫娥”。

十一、《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

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

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秋光慢慢消逝,留也留不住,暮色中红叶落满阶前。重阳节又要到来了,登临高台和水榭,只见到处是茱萸香坠。

紫菊的香味,在庭院中飘溢,细雨如烟。新雁呜咽着凄寒之声,愁恨年年是如此相似。

重阳佳节,人们挂着朱萸香坠,登高踏秋,李煜想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岂能不悲?他又听到了新雁凄惨的鸣叫,这新雁已经不是去年的大雁了,对李煜来说,这愁恨还是往年的愁恨。这愁恨年年相似,不死不消啊!

十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故国往事不堪回首啊。

那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好像这滔滔不尽的一江春水滚滚东流、永无止息。

这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据说他在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乐,歌唱这首新作《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听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一句后,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在明月之夜,李煜想到自己曾是堂堂一国之君,如今竟然落到阶下囚的境地,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所以他的哀愁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用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今昔对比,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后人评价李煜“做个文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可惜出身不由己,生在帝王家。做君王,是他的职业,是他个人的悲哀。做诗人,他是专业的,是他的傲娇之处,李煜的悲哀使他写出了最能感人至深的作品。

以上就是李煜最著名的十二首词作,哀婉凄凉,感人肺腑,代表了他的最高水平,您喜欢哪一首呢?欢迎好友们一起分享、讨论、转发。

请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