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详谈弟子规,领悟圣人训11
上篇我们讲述就算父母对我们不好,我们也要尽孝心,这是本分,或许很多人觉得是愚孝不理解,但是我们要知道,那不是绝对的,不是说,父母和子女地位是不平等的,因为《弟子规》并不是一味要求我们对自己的父母盲从。它在要求我们孝敬、顺从父母的同时,还鼓励我们在发现父母有过错的时候,要勇于向父母劝谏。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这句话意思是父母有过错,要诚恳地劝谏让他们改进,脸色要和悦愉快,声音要温和柔缓。
我们在劝谏父母的时候要有一个温和的态度,不能太过激烈,不能给脸色,不能怒吼咆哮。过于极端的态度和太过强烈的情绪并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甚至还会加剧矛盾,因此,劝谏要有端正的态度和恰当的方法。
曾子问孔子:“像慈祥有爱、恭顺孝敬、扬名显荣,这些我都听过您的教诲了,那么请问您,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那算是孝吗?”孔子说:“你说的什么话呀?很久以前,天子的身边有七个诤言不讳的人,所以天子就算昏庸,他也不会失去天下;诸侯的身边有五个诤言不讳的人,因此即便诸侯昏庸,他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封地;大臣的身边有三个诤言不讳的人,所以即便大臣昏庸,他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业。一个人有诤言不讳的朋友,那他一定不会失去高洁的名声;一位父亲有诤言不讳的儿子,那他绝不会陷身于不慈不义的污名当中。所以说,在面对不义的时候,做子女的不可以不去向自己的父亲诤言不讳,做臣子的也不可以不向自己的君主诤言不讳。因此,当不义发生之时,我们一定要诤言谏之。一味听从自己父亲的命令,又怎么能够算得上‘孝’呢?”
可见,父母也是会犯错的,每当父母犯错的时候,作为儿女的应该挺身而出,直言进谏,劝谏父母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味地盲从,放纵父母继续犯错,那显然是不孝的。
从前有一个小孩叫孙元觉,他从小对父母特别孝顺,对长辈也相当尊敬。只是元觉的父亲却对元觉的祖父并不孝顺。有一次,元觉的父亲当着他的面,将自己年迈体衰的老父亲装进一个箩筐里,说要将老父亲带到深山里面扔掉。元觉看到了,跪着求父亲不要这么做,但是他的父亲并不理会元觉的请求。元觉乞求无用,便只能另想他法。
他对父亲说:“既然如此,那请您在丢完祖父之后将这个箩筐带回来。”他的父亲很纳闷,问他为什么要自己把箩筐带回来给他。元觉说:“等您也像祖父那么老的时候,我还要用这个箩筐把您丢到深山里去呢!”元觉的父亲听了大怒,质问元觉怎么可以如此不孝。元觉说:“儿子的行为都是跟父亲您学的呀!父亲您怎么对待您的父亲,那儿子也将同样那么对待您。”元觉的父亲听了元觉稚嫩却饱含道理的一番话恍然大悟,他最终打消了将自己的老父亲丢到深山里去的念头。元觉就是这样在面对不义之时勇敢地站出来,通过自己技巧性的劝诫,改正了父亲不孝的错误行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父母也会有犯错的时候,而在那种时候,作为子女的最大孝敬就是诚挚地劝谏父母,使其改正自己的错误。劝谏的时候,脸色要温和,声音要柔缓,要让父母在如沐春风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劝谏效果。
接下来这位儿子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面对父母的过错,没有大声呵斥,而是反省自己是不是陪伴父母时间少了,没有普法到位,沟通少了,其实父母老了糊涂了犯错就跟我们年轻时候犯错他们原谅我们一样。某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小区一家做床垫的店铺内,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1点开始有很多老人去听课,授课人大肆对老人们宣讲,他们的床垫对老人身体如何好,如何可以治百病,许多老人听了几次课后信以为真,纷纷“斥巨资”购买。
据举报人王先生称,一天他回家时,母亲兴冲冲地跟他说:“我买了一个床垫子,里面有黑曜石,回来插上电一加热,理疗功效别好!卖家说长期使用还能治好腰腿疼。”王先生一听,顿时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立即询问母亲店铺的详细情况,母亲都高兴地一一解答,当王先生问到床垫价格时,母亲却支支吾吾的不回答,在王先生的再三追问下,母亲才告诉他买床垫竟然花了两万三千元。王先生确定母亲遇上了虚假宣传,本想带母亲把床垫退了,哪知母亲却不同意,完全听不进王先生的劝说。最后,王先生耐心讲解好不容医院让保健医生鉴定,医生也告诉王先生母亲是被骗了,不要轻信这种虚假宣传,母亲这才相信了王先生的话,回家后同儿子一起去店铺退了床垫,退回现金一万九千元。全程儿子没有一点发脾气,事后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没有和母亲多沟通。在那以后,陪伴母亲时间越来越多了,家庭也越来越幸福了。
以上都是一些非常朴素的孝顺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并不是一味盲从的子女。他们孝,但不愚孝。他们在发现自己的父母存在错误时,会勇敢地直言提出,劝谏父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孝”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