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写尽

发布时间:2024/8/9 12:15:17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被贬官后,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来比喻自己(被贬官事件)的清白无辜。远在扬州的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以后,便写出了下面的这首诗,从远道寄给王昌龄以表示自己的怀念与同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县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这首诗其中一种说法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年),诗人作这首诗时虽处春光无限的暮春,却选择了独特的景物:落尽的杨花、鸣叫“不如归去”的子规,落尽的柳絮写出了飘零之感,杜鹃鸟的啼声充满凄楚之情,诗人融情于萧条景况,在这里埋下了伏笔。接着,写出了作此诗的原因:闻道龙标过五溪,原来是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且要经过五溪,其中一说即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被贬之地非常遥远,足见道路十分艰难。从叙事中生情,表达出对朋友深深的关切。

最后两句,诗人感慨道出自己的心情,我不能亲自陪您过去疏解您的愁闷,我把听闻此事后同样忧愁的心寄给天上的明月,它会陪伴着您直到夜郎以西。真挚的情感通过李白的字里行间丰富的想象深刻地表达了出来。

我们常常能在古诗文中看到子规二字,子规,又叫杜宇、四声杜鹃、催归。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也叫布谷鸟。相传这种鸟是上古时代蜀地的一个帝王变的。这个帝王人称望帝,名字叫杜宇。他做皇帝之后励精图治,非常有德能。后来蜀地发大水,他的丞相巫山治水有功,他自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巫山,于是退位将皇位让给了巫山,独自离去。死后他化作了一只小鸟,由于思念故土,这只小鸟整天叫着“不如归去”,以至于嘴上都啼出血来。人们便称它为“子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也是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来寄托悲慨、愤懑的心情。

而在李白的这首诗中,也同样引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

唐代诗人杜甫也在《子规》中曾这样写道: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阁楼的两边,被山中高大的树木包围掩映,整日里都有子规鸟在树上啼鸣。满怀客愁的人,哪能忍心倾听子规的悲鸣?偏偏此时的子规鸟,却故意傍人低飞,悲鸣不已。

同样,南唐后主李煜在《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中也提到过“子规”: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小楼的西面,子规鸟在深夜悲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屋外暮烟低垂,令人倍感惆怅。

所以,即使在环境优美的暮春时节,当诗人的心中的有了哀愁、愤慨,绽放季节中的万物也瞬间没有了吸引力。皎洁的月光会忽觉阴冷、飘落的花朵会忽觉飘零、飘荡的垂柳也如丝丝愁绪。

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很是奇妙。愁能伤景,景亦能生愁。比如中秋时节的苏轼在月圆人未圆之时感慨的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比如黄昏时分独自倚在窗前的李清照看梧桐叶上点点滴滴的细雨也能让愁更愁!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期待与您共享!如果您有喜欢的诗词,不妨在评论区打出来,我们一起去遇见那时岁月那是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5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