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弟子规童蒙养正

发布时间:2024/9/23 13:04:53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pf.39.net/bdfyy/bdfjc/171227/5963402.html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继《三字经》之后,继续为大家带来《弟子规》的吟诵方法。想要正确吟诵《弟子规》,首先要了解它的来源和功能。《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秀的作品。这个秀才李毓秀参加科举考试,多次不中后,放弃了仕进之途,致力于治学。中国古代的教育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分支——礼教。礼教最早的记录是《三礼》,比如《周礼》、《仪礼》、《礼记》等等。在这一支的传承中,影响最大的是程朱理学,它以朱熹为代表。朱熹写过很多关于蒙学的论述文章,最主要的一本书是《小学》。朱熹的《小学》中,很多的理论来自于《周礼》。李毓秀的《弟子规》中,很多言语表达来自于《小学》。这是《弟子规》的传承。弟子规大概在孩子们的三岁到六岁、八岁的这个阶段,要读蒙学,学礼仪。在古代著名思想家朱子的观念中,孩子如何能成为正人君子呢?首先就是要从生活习惯开始,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自己的卫生习惯、待人接物、处理事情、与人打交道等等各个方面。不论原因,最重要的是先让孩子们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慢慢渗透、内化,洗涤心灵,使他成为一个正人君子。所以《弟子规》的目的就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行成一个人的良好的品格。《弟子规》是属于蒙学这个阶段的,所以叫童蒙养正。当然,儒家并不是只有朱熹这一种学派。陆王心学的儿童教育理念就与朱熹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朱熹是从外向内,陆王心学是从内向外,主张开发心性,要开发童心性情,致良知。朱熹可能有读者会问,这两种方法哪个是正确的呢?其实二者无所谓正确与否,作者在这里也只是阐明儒家蒙学教育的传承关系而已,不分高下。学好《弟子规》,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弟子规》是蒙学。在古代,他的教育对象是三岁到八岁的孩子。“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面对三四岁的小孩子,最多就是让他去洗个手、擦个脸,遇见人打招呼。在这个时候,完全听从父母的教导,有什么不好的么?但是,如果拿这一套去要求成年人,那就要好好地思考一下了。《弟子规》里面讲到,“入则孝”。孝到底是什么呢?孝经在传统儒家经典《孝经》中,就是对“孝”这个问题进行明确的阐述。在《孝经》的《谏诤章》中,曾子问孔子:“若夫恭敬慈爱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曾子问孔子说:儿子听从父亲的话,算不算孝呢?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孔子连说了两遍,“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可见他是十分严肃的在质问曾子,表明要搞清楚父亲说的到底是什么话。孔子解释到,“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如果一位父亲做错了事,或者他命令你去做件坏事,你也去做吗?正确的做法是要去谏诤。如果让你的父亲陷入不仁不义之地,是更大的不孝。关于《弟子规》的吟诵,也要注意“依义行调”的问题。要自己思考“弟子规”,“圣人训”这里面谁要读的低一点,谁要读的高一点。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正确的答案。孔子看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小编黎琳。如果喜欢的话,别忘了给我们点赞,或者分享给更多的朋友看到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9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