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小一必背声律启蒙6年背7万字国学的孩

发布时间:2022/9/20 20:11:49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m.39.net/pf/a_5131648.html

文/魔斯妈妈

女儿今年刚上小一,语文老师推荐国学经典《声律启蒙》作为课外必读书,每天要求孩子背诵。2天一篇,一篇大概70-80个字。虽然都是对仗式,有一定的韵律感,但相比较寻常背首古诗的难度还是要大很多的。

刚接到这种作业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开始犯各种嘀咕,“90篇文章,篇篇近百字,很多字生僻到不查字典根本就不会读,一个6岁的孩子能记住吗?”“每天该花多少时间背?怎么背呢?”

遇到这种困惑的绝不是我一个。

果不其然,几天后,女儿说要去邻居同学家玩,可没过一会儿就回来了,告诉我,“小艺被妈妈打了,正在哭。”后来我跟小艺妈妈聊天得知,孩子背了5天的《声律启蒙》已经被打3回了。

我安慰妈妈,“还是要孩子的兴趣为主。要是孩子对学古诗失去了兴趣,甚至抵触,那损失就更大了。”

可对于焦虑中的妈妈来说,安抚显得那么无力。孩子一上学就跟不上学校进度这件事,对于号称“鸡娃自信巅峰”的小一新生家长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打击。很多家长无奈地抱怨,“孩子一边哭一边背,就是背不会。”

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民族自信,为什么有的家长却怨声载道?

关于背国学这件事,女儿同学的例子还不算是最触动我的。

6年前,儿子在深圳读小一。因为是一所以语文见长的重点小学,学校6个班有3个班被设为“国学班”。我的一位好友的女儿就分在了国学班。6年间,她背诵了超过7万字的国学经典。

孩子妈妈随口说起背过的国学就有《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大学》、《中庸》、《论语》、《朱子治家格言》、《千字文》,就连近字的《诗经》也背诵了一半。

其实关于小学能够接触的国学经典,远不止这些。相信有不少家长还会让孩子背《三字经》、《弟子规》。我记得当年小学每年还会组织“经典翘楚榜”考级,从香港邀请专家来考核、评定孩子的国学等级。

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民族自信,这本来是件好事情。

可6年过去了,我最近因为女儿背《声律启蒙》求教于朋友的时候,她却告诉我,“如果再来一次小学,我宁愿她不背这些。”

“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每天都在疲于奔命。实际上孩子并不懂得意思,也感受不到中国语言和文化之美。所谓的考级,并不考核国学的其他知识,单纯就是背诵。不停地背诵。”

6年过去了,她告诉我因为背诵这些国学,孩子几乎没有时间再去阅读其他书目。我记得朋友在孩子幼儿园的时候特别喜欢组织一帮小朋友阅读绘本。可如今,自己的孩子却错失了培养阅读习惯的最好时间。

我试图发掘一些好处,于是问:“背过这么多的经典国学,会不会对孩子现在学古文的理解力有帮助?”我得到的回复是:帮助不大。

朋友的一番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这让我在陪女儿背诵经典国学的道路上,不得不更加慎重。

我的女儿不过是普通孩子,没有什么过目不忘的天赋。面对学校的要求,我必须理性看待。于是我开始自己研究《声律启蒙》,寻找更好的教孩子学习的方法。分享几个我对诵读《声律启蒙》的几点看法,个人觉得推广到更多国学诵读上,道理其实大抵相同。

1、声律启蒙重在韵律,不要过分解读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这句话有多少人能够不百度就能理解意思?又有多少人知道该怎么给一个6岁孩子解释句子意思?

很多老师会说,《声律启蒙》里包含了很多天文地理、历史典故,能够极大地丰富孩子的知识。可说句真心话,给成年人赏析一下没问题,给6岁的孩子讲这么多历史典故,他们能理解多少?

“手擘蟹螯从毕卓”的意境,恐怕得人到中年才能体会到一二吧。

《声律启蒙》不似唐诗,其行文之间的对仗更多的是意境上的对照,很多并没有完全必然的逻辑关系。所以,如果您的学校老师也有要求孩子背诵《声律启蒙》,请不要对这些字词过分解读。一来效果并不好,很容易让孩子失了兴趣;二来浪费时间,三来会错失《声律启蒙》最有价值的地方——培养孩子古诗词的韵律感。

2、唱着学一定比哭着学,效果要好

声律启蒙,重在声律,而不是学字词的意思。就像我们练顺口溜,练习的目是发音和节奏,而不是把顺口溜的意思都要解释一遍。

如果孩子实在是不懂字面意识,简单讲一下典故就好。只要孩子不觉得是个问题,我们就不要展开细说。

刚开始陪女儿读《声律启蒙》时,我自己都觉得有些晦涩难懂。读过几遍之后,都不知道该怎么给女儿说。后来我开始在网上找各种学习音频,希望通过磨耳朵来强化学习效果。

网络上大多数的音频都是诵读的。坦白讲,我听了依然激不起什么兴趣。直到后来在某平台上看到一个教孩子唱《声律启蒙》的免费视频,我和女儿听了都非常有兴趣。有需要的家长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