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又是一年农忙时,古代几首描写劳动者的诗

发布时间:2022/11/21 21:21:15   

1、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的《悯农》二首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2、观刈麦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4、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即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5、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年-年),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蚕妇

昨日入城市⑵,归来泪满巾⑶。

遍身罗绮者⑷,不是养蚕人。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后两句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7、采樵作

唐孟浩然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此诗写深山观采樵所见景物和隐居的幽趣。首句写樵夫。“山深”以下三句写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险阻难行。后四句写日暮时杖策长歌返归,萧然旷远的意趣想象可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6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