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种类 >> 李白写蜀道难一诗,是因为担心杜甫被严
李白有一首非常著名的长诗——《蜀道难》,其丰富的想象、磅礴的气势、浪漫的色彩,惊艳了一代又一代文学爱好者。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一经写成,就获得人们的交口称赞。据说李白初到长安,第一次请贺知章读的就是这首诗。贺尚未读完,就赞美不已,称李白为“谪仙人”。
这首诗的文学水平,显然获得人们一致的认可。但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却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古到今,一般存在以下几种说法。
根据唐人记载,当年严武在成都任剑南节度使,严武的父亲严挺之是杜甫的好朋友,因此杜甫投奔到了严武门下。严武虽然对杜甫不错,但他性格暴烈,动不动就杀人。一次举行宴会,杜甫喝醉了,居然当着众人的面对严武说:“想不到严挺之有这么个好儿子。”在唐代,当面叫别人父辈的名字是极为失礼的,别人会认为受到侮辱。因此严武大怒,眼睛瞪着杜甫说:“杜审言的孙子,你想摸老虎的胡子吗?”一时气氛非常紧张。满座客人一看不好,连忙都赔笑脸打圆场。这才没把事情闹大。
此外,在唐肃宗时代当过宰相的房琯,此时因打击叛军不利,正被贬在严武手下任地方官,严武对他很傲慢。李白与杜甫、房琯都是好朋友,感到他们在蜀地很危险,所以写下了《蜀道难》一诗,用以提醒二人。
但是我们客观地分析一下,这个说法很不可靠。因为杜甫给严武写了不少诗,可以看出杜甫和严武关系很好。其中一首如下:
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杜甫
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而且,我们知道,严武长期接济杜甫,而杜甫也是两投严武,直到严武死后,杜甫才离开成都。此外,严武任剑南节度使是唐肃宗时的事,而李白的《蜀道难》诗曾为贺知章所赞赏,那至少是公元年以前的事,比严武镇蜀早了十几年,所以,不可能与严武有关。
再有一种说法认为,安史之乱后,叛军攻破长安,唐玄宗出逃到蜀地成都。李白认为玄宗躲到成都去是错误的,因为在蜀地平定叛乱更加困难。万一闭塞的蜀地内部发生变乱,岂不更不可收拾。因此李白写下《蜀道难》一诗,阐明蜀地险恶,不宜久留。“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希望玄宗皇帝早日离开成都,返回京城。从时间上来看,这个说法也不成立。李白奉诏进京之前,这首诗已经写好了。因为他进京后给贺知章读的就是这首诗。而玄宗入蜀是十几年之后的事。
据现代人詹瑛研究认为,这首诗应该写于天宝二年(公元年),为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时的作品,并且以同时期李白写给王炎的另一首送别诗加以佐证。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首诗的内容与《蜀道难》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作为一个有力证据。虽然在时间上还不够吻合(据记载,李白是天宝元年,即公元年入京,也就是说,《蜀道难》的创作应该更早些),但这已经是最接近真相的一种观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