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种类 >> 杜鹃鸟和蜀国国主杜宇的关系,为何杜鹃又叫
杜鹃花的名垂千古,除了因为它本身的美丽以外,还和它的一个同名的朋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就叫杜鹃鸟,也叫布谷鸟,或者是子规。
和杜鹃花不同的是,我从来都没有见过杜鹃鸟。听说,那是一种害羞的鸟儿,常常栖息在树木茂密的地方,只见其声而不见其形。
据说,杜鹃花盛开的时候,恰值杜鹃鸟啼叫之时,古人因此而留下许多诗句,还有很多关于杜鹃的优美、动人的传说流传千古。所以,在民间传说中,杜鹃鸟和杜鹃花往往是捆绑销售的。
它们共同拥有着一个传说。
相传,古代的蜀国是一个富庶的国家,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人人丰衣足食,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正所谓饱暖思淫欲,美好的生活让他们开始变得醉生梦死,纵情享乐,甚至忘记了播种的时间。
蜀国的君主是一个名叫杜宇的人,他勤勉而负责,是个含蓼问疾的高世之主。他很爱他的百姓们,看到百姓们荒废了田地,心中十分担忧,都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可是,这位名叫杜宇的君主,却放下了自己的架子,亲自来到百姓中间,劝说大家珍惜春光,赶快播种。
可是,年复一年地,老百姓竟然养成了习惯,杜宇不来就不耕种了。杜宇连年操劳,积劳成疾,最后与世长辞。但他依然心里担忧着他那些不争气的百姓们,于是,一缕魂灵不散,化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每到春天需要播种的时候,就到处飞来飞去,发出声声啼叫,啼叫的声音,仿佛是在提醒百姓:“布谷,布谷”。
它就这样一直飞着,一直叫着,把春天的信息,从高山传递到原野、从森林传递到田野,一直到嘴里吐出了鲜血。它的鲜血滴落在地上,化成了漫山遍野红色的鲜花。
老百姓终于顿悟了,他们管那花叫杜鹃花,管那鸟叫杜鹃鸟。
这个故事,我本来是一直都知道的,可是,我一直以来所诧异的,只是为什么中国人给事物取名字,总是搞得那么复杂呢,要不就给同一种东西取很多不同的名字,比如“杜鹃鸟、子规鸟、布谷鸟”,其实指的是同一种小鸟;要不就给两种不同的东西取同一个名字,就好像明明一种是花、一种是鸟,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东西,却偏偏叫同一个名字“杜鹃”。
然而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唐代吴融的一首名叫《子规》的七言律诗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云道:“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我可以想见:乍暖还寒的时候,雨潇潇,风凄凄,一只小鸟,在本应该万物复苏的春天,发出了凄惨的嘶叫。月落星稀,树影婆娑,它昂着倔强的小脑袋,对着月夜,悲惨地长鸣,它是在用自己的喉舌,呼唤着黎明的降临,召唤着春光的降临。
它从晴天唱到雨天,从天明唱到夜晚,它用一声接着一声的哀怨而又执着的叫声,诉说着心中的伤痛。
没有人听到它的哀嚎,但是,它却不是孤独无助的,相伴它的,是它脚下那含苞待放的花儿,它们在等待,等待一个怒放的集结号。那小鸟的叫声,在它们看来,就是让它们盛开的命令。
于是,哪怕风依然很冷,哪怕雨仍旧凄然,但是,漫山遍野的花儿,在一夜之间盛开了。
那种花儿,就叫杜鹃花;那只鸟儿,就叫杜鹃鸟。于是,一种花儿和一种鸟儿那穿越千年的友情,就这样缔结起来了。
杜鹃鸟是永远都不知道疲倦的,哪怕嘴角已经渗出了鲜血,它还是要不停滴歌唱,不停地悲啼,他诉说着心中的苦闷和伤痛,期待着,能有那么一个知音能够听懂它心中的苦闷。
于是,杜鹃花听懂了,它们用满山的红艳,满山的鲜血般红艳的鲜花,来回答它的朋友。于是,一个动物和植物间如高山流水般动人的神话,就这样诞生了。
渐渐地,所有麻木不仁的人类,也都被它们感动了。
人类,这万物的灵长,居然被一朵花和一只鸟感动了。一丝感伤、一种感动,从人类的心头慢慢升起,船头持篙的弄潮儿流泪了,深闺幽居的怨妇们流泪了,客旅行路的游子们流泪了,种种关于相思、乡愁和乡恋的往事,一时间,全部涌上了他们的心头。于是一时间,征人皆望乡,相思的人都黯然销魂,伤心欲泣。
此时此刻,人们耳畔听到的那杜鹃鸟的叫声,仿佛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让人顿感惆怅、忧伤。
不知道为什么,关于杜鹃的故事,总是那么让人感伤,让人不觉恸哭。
在某一个传说中,杜鹃花是属于九嶷山的,《史记·五帝本纪》云:“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不知从那篇文章中看到的,据说,舜未死前,九嶷山都是红杜鹃,在舜倒地的一瞬间,成了白杜鹃,仿佛是在为舜致哀。
我可以想见,那一山花儿都是有灵性的,它们因为一位伟人的离世而感到悲哀,所以齐齐地变了颜色,它们随风摇摆,摇曳着祭祀的绸。于是,在它们的带动下,群山也仿佛在随之摇曳。
不是一朵,也不是一丛,而是漫山遍野,此时的杜鹃花,因为染上了历史的回味和岁月的沧桑,而变得凝重、深沉。
然而,褪下历史和文化华丽礼服的杜鹃花,却平凡得像是邻家的小妹一样,它可以在你身边的任何一个角落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