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种类 >> 古人经常威胁犯人发配边疆充军,难道不
发配流放之残忍,不亚于鞭笞酷刑经常会在一些古装剧和古言小说里看到这样的情节,说皇室最近有一件值得举国欢庆的大喜事,皇帝就会下旨大赦天下,这时候被关在牢狱里本来已经判了死刑的罪犯就会免除死刑,改为流放边疆,发配充军等等。有时候,即使是在审判比较严重的罪犯时,官员都会做出这样的审判,那就是“刺字发配边疆”,这样的改动听起来似乎十分仁慈,毕竟使人的命保了下来,也只是需要在路上受些风吹雨打而已,然而,真正的情况可能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刺字其实古代的边疆是非常惨的,一般是兵部安排人去押送犯人,有的犯人甚至走不到边疆就死在半路上了。即使到了边疆,那里也是荒无人烟,空无一人,根本生活不下去。有些犯人的家里比较有钱,就给那些负责押送的士兵们塞点钱,这样,那些士兵就会稍微关照一下囚犯,把他们发配到稍微近一点,环境没那么差的边疆,或者把他们放在有人的地方,一般如果没有收到钱财的,那些士兵就会随便找个寸草不生的野蛮之地把人放下来,之后就不会再管他们了。他们根本不担心犯人会偷偷跑回来,因为一路上缺水缺粮,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更不用说跑回去了。不仅如此,被流放的犯人还能进行一些边疆的基础工程的建设,即使在那里他们干活累死了,朝廷也不会心疼,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重罪犯。押解重犯这样长达十几个月的风吹日晒的“旅程”和那些士兵钦差的恶语相向,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忍受到流放结束呢?再者,倘若真的有那个命到了发配地,又有多少人能忍受被当作最下层的苦力的生活呢?流放发配充军这样所谓的缓刑,与其说是给那些重犯们的福利,倒不如说是换一种折磨更为恰当吧,因为这种刑罚的痛苦是长时间、持续性的。
严酷恶劣的外部环境条件使叛逃成为虚幻虽然说流放分配是把犯人押送到指定的目的地之后,那些士兵就会原路返回,那些犯人的脾气和智力对于新接管他们的边疆的长官来说都还只是一团迷雾,再者还有,流放之星在古代非常广泛,几乎被一纸定罪的罪犯们十个中就有一个是被发配边疆充军的下场。清发配边疆所以,同时到达边疆的罪犯会有很多,那边的长官也可能疏忽之下记不住那么多人的面孔,倘若其中有一两个趁乱逃走了,谁又能保证呢?然而,这样“叛逃敌国”的现象却鲜有发生,边疆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就保证了这一点。要知道,边疆这个词在古代的定义很广,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地图还没有完全开拓明白,所有的繁华地区也不过是江南靠近下游的一小部分和一片中原地区而已,除去这些地方,西至现在新疆的一带,南至海南那边,北至蒙古,东至渤海一片,都是可以被称为边疆的地方,哪些地方在古代可没有现在这么经济发达或者是什么旅游文化胜地,那里是被称为蛮夷之地的地方,由于没有文明存在的迹象,那里要么就是寸草不生,要么就是一片原始森林的样貌。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发配到那里就已经足够磨损人的意志力了,到了那里,设身处地想一想,还会想走一遍相同的路回去吗?而且,边疆的生存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那里要日日做苦力干重活,吃穿住行又不好,有不计其数的人就永远地留在了边疆,生命尚危的情况下,哪还有什么精力去想叛逃的事。都说大自然是最能磨练人意志的地方。在古代能够战胜恶劣的边疆自然环境的人,就是真正的勇士,朝廷根本就不担心会有比能保住自己命的勇士更加厉害的人出现,恶劣的自然环境,就是朝廷最好的监视器。国家间变幻莫测的关系提供了另一层保护我们不妨假设,如果真的存在那种意志力非凡的人因为误判才得了个被发落边疆的下场,又刚好身强体壮,身体素质极好,又非常巧的还足智多谋,能够忍受得了长期的恶劣边境环境,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边疆,又能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入敌国朝廷内部,获得敌国掌权者的青睐得到了间谍这个职务收取情报,那么如果两国之间突然和解停战,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呢?国家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变幻莫测的,复杂到需要君王和文武百官穷尽一生去处理,如果叛国,每一步都需要极其缜密的心思和莫大的勇气,又有几个人有那样的洞察力和远见之明能够去准确的判断两国之间的关系未来的发展情况并果断地做出决定呢?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永远是以利益为先,但是这样的大局观又需要多大付出才能培养形成啊,所谓君心不可测,皇帝是决定整个社会未来走向的人,那些普通的罪犯连接近皇帝的机会都没有,更加不能察觉到他们的心思,更加不会有勇气叛逃了。这样一来,流放之刑虽然不人道,却在千百年的封建社会都被使用,并且从未出过有罪犯叛逃他国出卖本国的事情,因为每一朝君王都明白如何用律,如何治人,身为一国之君,倘若这样的判断力都没有,就枉为君王了。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