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种类 >>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朱彝尊
导语:朱彝尊于明崇祯二年(年)八月二十一日出生于浙江嘉兴,祖籍江苏吴江。他是明代状元朱国祚的曾孙。
十七岁时,朱彝尊因家贫入赘归安县教谕冯镇鼎家,与妻冯福贞之妹冯寿常相爱,写下了《静志居琴趣》等爱情词作。
明亡后,朱彝尊曾参与复明之举,顺治十三年(年)海宁人杨雍建聘他为西席,教授其子杨中讷。
康熙元年(年),朱彝尊因通海案避祸于浙江永嘉,奔走于山西、河北、山东一带。
康熙十三年(年)冬,朱彝尊客居潞河(今北京郊区),馆于龚隹育幕府。康熙十六年,龚隹育升官江宁布政使,朱彝尊随之转客居江宁。
康熙十七年,朱彝尊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康熙二十三年(年)一月,因携带楷书手私入禁中抄录四方所进图书,被牛钮所劾,降级谪官。
康熙四十八年(年)十月十三日子夜,朱彝尊卒于京师,享年八十一岁。
01《忆少年·飞花时节》
飞花时节,垂杨巷陌,
东风庭院。
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
叶底歌莺梁上燕,一声声伴人幽怨。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这首词感情真挚,从景物的描绘到出自肺腑的呼唤,情感逐渐升华,展现了词人深沉而哀怨的相思之情。
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
这是词的上片,以三个四字句开头,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物,营造了一种寂寥的氛围。飞花时节指落花纷飞的季节,暗示了词人的相思之情。
垂杨巷陌指两旁种有垂柳的小路,东风庭院指春风吹拂着庭院,这些都是美好的春色,但却与词人的心境形成了反差。
重帘尚如昔指窗帘还是原来的样子,但窥帘人远指词人心爱的人已经不在了。这两句用尚和但两个转折词,表达了词人的失落和怅惘。这里用窥帘人一词,既体现了女子的含蓄和羞涩,又暗示了词人的渴望和无奈。
叶底歌莺梁上燕,一声声伴人幽怨。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这是词的下片。叶底歌莺梁上燕指浓叶中有黄莺歌唱,屋梁上有燕子呢喃,这些都是生机勃勃的动物声音,与词人的寂寞形成了对比。一声声伴人幽怨指莺燕的鸣叫似乎在陪伴着词人的哀怨之情。
这里用伴字,是一种反讽和借代的手法,表明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痛苦。相思了无益指思念对方没有任何好处,悔当初相见指后悔当初与对方相遇。这两句直接吐露了词人的心声,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和绝望。这里用悔字,并非真正后悔,而是反映了词人爱得太深、苦得太甚的心境。
02《卖花声·雨花台》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
小长干接大长干。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
更无人处一凭栏。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这首词以雨花台为题,描写了南京的历史沧桑和词人自己的感慨。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此处描写了南京城外的白门湾的景象,白门湾是长江和秦淮河的交汇处,曾经是南京的商业中心和文化繁华地。
衰柳是指白门湾边上的柳树,因为战乱而枯萎。潮打城还是指长江的涨潮退潮,反映了南京城的兴衰。
小长干和大长干是指秦淮河两岸的街道,曾经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歌板酒旗是指妓院和酒楼的标志,零落尽是指因为战乱而消失。剩有渔竿是指只有渔民在这里生活,反映了南京的萧条和荒凉。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此处写了雨花台上的景象,雨花台是南京的一个小山丘,曾经是佛教胜地,传说有高僧在此讲经时天降花雨,因而得名。
秋草六朝寒是指雨花台上的秋草凄凉,六朝寒是指南京曾经是六个朝代的都城,但都因为战乱而灭亡。
花雨空坛是指传说中的花雨已经不再出现,空坛是指佛教讲经的坛场已经荒废。更无人处一凭栏是指没有人来到这里游览或怀古。
燕子斜阳来又去是指燕子在斜阳下飞来飞去,形成一种动静对比,突出了人间的无常和变迁。如此江山是指南京这样一个历史名城,也随着时代而变化。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南京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佛教超脱世事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含蓄,意境深远而凄美。
03《解佩令·自题词集》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
把平生、涕泪都飘尽。
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
几曾围、燕钗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
倚新声、玉田差近。
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
料封侯、白头无分。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作者十年来为了复兴明朝而奔走呼号,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英雄豪杰,却无功而返,只能将一生的心血和眼泪化作飘散的烟云。
“磨剑”是指诗人的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寄托了他的报国之志;“五陵”是指长安附近的五座陵墓,代指中原地区,也暗示了诗人流离失所的境遇;“结客”是指结交志士,寻求同盟;“涕泪”是指诗人的悲愤和无奈。
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诗人年老力衰后,只能用填词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却感到无济于事,只能将自己的怨恨传达给空气。
“填词”是指诗人的主要文学形式,也是他倾注心血的事业;“空中传恨”是指诗人的词作没有得到理解和响应,也没有改变现实的力量。
几曾围、燕钗蝉鬓。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从未享受过美好生活的遗憾,“燕钗蝉鬓”是指女子的头饰和发式,象征着女性的美丽和妩媚;“几曾围”是指诗人从未有过与女子相伴相恋的经历,也暗示了他一生孤苦寡欢的命运。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写作者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自信和自豪,也显示了他对前辈词人的尊敬和超越。
“秦七”是指清代著名词人秦观,“黄九”是指清代著名词人黄庭坚,“不师”是指不模仿或不输于他们,“倚新声”是指依靠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玉田差近”是指接近玉田(即张炎)的水平。诗人以此来评价自己。
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写作者对自己身份地位和前途命运的无奈和悲观,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抵触。
“落拓江湖”是指诗人流浪四方,没有固定的住所和职业,“且分付”是指只能暂时安慰,“歌筵红粉”是指酒楼歌女,代表了诗人的消遣和慰藉,“料封侯”是指估计封侯,“白头无分”是指一生都没有得到封赏和荣誉。此处暗含了诗人对明朝的忠诚和对清朝的不屑,也表现了他的高傲和不屈。
04《出居庸关》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写诗人出居庸关的时间和地点。居庸关是明长城上的重要关口,位于北京西北部,距北京市约60公里。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饮马流泉落日低则表明诗人是在傍晚时分出关的,此时太阳已经西沉,照在流泉上,映出马儿饮水的身影。
用对仗的手法,将上下两句的主语和宾语对应起来,形成了一种平衡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出关的目的和心情:他因事离开故乡,心中充满了忧愁和不舍。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写诗人出关后所见的景色和方向。雨雪自飞千嶂外指的是居庸关外的山峦多雨雪,而千嶂则是形容山势险峻,重重叠叠的样子。
榆林只隔数峰西则说明诗人是向西行进的,而榆林是指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境内的一片榆树林,也是明代紫荆关所在地。
紫荆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是北京西北方的重要防御体系。此处用自然景物来暗示诗人出关后所面临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总结:朱彝尊的诗词风格清丽平易,婉约柔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词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又有山水田园,还有离别送别等。他的诗词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变迁和文人的心态。
朱彝尊的诗词注重韵律和音乐感,与琴、簪、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词法。他的诗词也借鉴了唐、宋、元等历代名家的风格和技巧。他的诗词提倡“雅正”,推崇南宋格律派词人姜夔、张炎等,主张“清空”、“醇雅”的风格,摒弃“淫哇”、“浮薄”的缺陷。他是浙西词派的创始人,对清代后期的词坛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