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种类 >> 东坡逸事关于苏东坡几个有趣的冷知识上篇
1、苏东坡的首位伯乐是谁?
说起苏东坡的伯乐,我们首先会想到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在发现人才方面确实目光如炬,在他主考的嘉佑二年进士榜,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颢等大师赫然在目,这一届共出了九个宰相,在《宋史》单独列传的就有二十四人。而且欧阳修还大力提拔青年才俊,唐宋八大家当中,经他提携的就占了五位。特别是看了苏轼的文章之后,欧阳修竟说:“读轼书,不觉汗下,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可见他求贤若渴心胸之阔达。
然而,把三苏推到欧阳修面前的,还不能忘了张方平。张方平是个奇人,喝酒百杯不醉,自小阅读经史,过目不忘,在政治与学术两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张方平主政益州(成都)的时候,就四处寻访能人志士,当他听说眉山的苏洵是个人物,于是就邀苏洵前来坐客,两人相见甚欢,而且聊起时政,他俩都喜欢批评王安石。
做父亲的,都想着孩子能有出息,所以,当苏洵第二次拜访张方平的时候,就把苏轼、苏辙都带上。见了苏家二子,张方平喜欢的不行,尤其是苏轼,惊为“天上的麒麟”。苏辙虽然只有17岁,但也不错,张方平以“国士之礼”接待二人,规格甚高。
苏洵打算先让二子先在本地参加乡试,而张方平认为这是大材小用,建议直接赴京赶考。为此,他还给“政敌”欧阳修写了推荐信,其实张方平与欧阳修私交并不好,两人还因政见不同,闹得不愉快,但是他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风度。临行前,张方平考虑到京师不比乡下,还特地给苏氏父子各自订制一套合身的衣物。就这样,苏氏父子踏上了京师赶考之路。
要不是张方平的慧眼识才和热心推荐,三苏也不会这么顺利被欧阳修所知,所以,苏东坡的首位伯乐应是张方平。这份恩情,苏东坡一直记得,当张方平去世后,苏东坡给他写了墓志铭,还守孝三个月。
2、苏东坡用得最多的词牌名,居然是浣溪沙!
南宋《吹剑录》记载了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苏东坡是宋代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对北宋文学具有革新意义,并且影响后世。从南宋开始,豪放词派一直是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然后有点意外,作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居然喜欢用委婉风格的词牌名。据统计:《全宋词》收录苏东坡词作三百五十一首,苏东坡最爱用的词牌名是浣溪沙,一共写有四十六首,将近占苏东坡所有存世词作的七分之一。
浣溪沙这个词牌,源于唐教坊曲名,相传是因西施在若耶溪浣纱而得名,故也写作“浣溪纱”,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分平仄两体,曲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最早采用此调填词的是晚唐艳情诗人韩偓,经常用来描摹闺中女子情态,用语绮艳,是典型的婉约派作品。
苏东坡四十六首《浣溪沙》词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苏东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可见,苏东坡对词的驾驭能力非常了得,即便婉约风格的词牌名,也能写出不一样的感觉。
3、书信往来最多的并不是弟弟?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的感情非常好,说他们同穿一条裤子也不过分,然而这种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好的时候,两兄弟一同考取进士,都在同朝当过高官,最高的职务做到了六部的长官,副宰相级别;坏的时候,哥俩又成为难兄难弟,时事评论家苏东坡因言获罪,经历九死一生,被贬黄州,苏辙也被贬到江西;当苏东坡60岁高龄远渡海南的时候,苏辙则被贬到了雷州,两兄弟只能隔着琼州海峡遥相寄望,后来苏东坡病逝常州时,想与弟弟见最后一面也未能如愿。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书信应该是最频繁,最多的,不过可惜,因年代久远,兄弟俩保留下来的书信不过10封。而苏东坡与表兄,曾经的姐夫程正辅往来的书信则完整地保存下来,多达75封。
与程正辅手札而苏东坡为何与这位曾经绝交了40多年的表兄,这么套近乎,其实是有原因的。本人曾在苏东坡与老表四十多年没有来往,却因政敌的刻意安排而和解一文解释过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前往翻翻。总之,苏东坡被贬惠州期间,需要程正辅的关照,而且他也希望借助程正辅的力量,来给惠州人民做点好事,比如修桥、抗灾、减负等等,如果没有程正辅的暗中帮助,作为流放之身的苏轼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这些信件中,既有感谢之情,也有友情、亲情、恩情在里面。
不过苏东坡现存写得最好的手书信件,是写给陈季常的。《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既是信件,也是很美妙的书法作品,这两封信上的毛笔字,苏东坡写得自然流畅、姿态横生,笔墨的丰腴中藏着骨力,线条的凝重中含着秀逸,一如董其昌帖后题跋所记:“东坡真迹,余所见无虑数十卷,皆宋人双勾廓填。坡书本浓,既经填墨,盖不免墨猪之论,唯此二帖则杜老所谓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也。”
《人来得书帖》这两贴都是写给好朋友陈季常的,而陈季常正是“河东狮吼”典故中的主人公,关于这位老兄的身世和故事,可在本人整理的东坡逸事:文化人苏轼是怎么讲段子的一文中了解。苏东坡还给我们留下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他除了三段婚姻之外,还有过一段逃婚的经历;作为一个深受儒学浸染的文人,他却喜欢往寺庙里面跑,还结交了一帮道友、和尚;苏东坡也有迷恋的偶像,为了追随偶像的脚步,他更是将自己历练成一个种树能手;苏东坡作为哥哥,表面上说很爱弟弟,实则把弟弟坑得很惨。我在想,正是苏东坡的有趣、接地气,他才那么受人喜爱,历尽千年而热情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