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清明节,从家书中感受英雄心灵温度倾听

发布时间:2022/11/24 0:07:24   

中国人民大学有一座“家书博物馆”。10多年来,上万封充满家国情怀的“红色家书”从全国各地汇集至此。家书的主人,有知名将领,有普通士兵,也有各行各业的平凡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许多家书一经写下,或许就是绝笔……

这个清明节,让我们透过这些早已泛黄、饱含“体温”的信笺,遥祭英灵,穿越历史硝烟,捡拾时代瞬间,倾听信仰声音,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民族解放强盛道路上艰难前行的悲壮与坚守。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斑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这是夏明翰烈士在牺牲前,忍着伤痛用牢房里的半截铅笔给母亲写的一封家书,至今读来仍让人感佩不已。

夏明翰烈士资料照片

在写给姐姐的信中,他这样坚定表明信仰,“我人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年3月,时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的夏明翰,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8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39岁的吉鸿昌同样坚定而坦然。

“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年11月24日,北平陆军监狱,这位抗日名将平静地写下家书,嘱咐妻子胡红霞“教养子女”,坚强活下去。之后,从容走上刑场,壮烈牺牲。

吉鸿昌烈士遗书照片

年8月,秋风习习,稻谷金黄。在江苏省六合县,为保卫农民秋收,新四军连长、共产党员程雄带领战士,与日寇英勇作战,在枪林弹雨中争夺阵地,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

牺牲前三个月,他在给父母的一封家书中写道:“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如果不能活着的话,双亲大人应保重玉体,抚育好弟妹……”

程雄烈士资料照片

出生于安徽贫苦农民家庭的程雄,在短暂一生中奔忙于抗日救亡前线,为国牺牲的无悔与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挣扎在家书中清晰可见:“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年4月25日,河南安阳,23岁的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泪给家乡两位兄长写了一封长信,字里行间充满对父母的惦念和不能尽孝的愧疚。“樟、榕二兄:弟自事变(卢沟桥事变)后,毅然走出饥寒的家庭,参加了人民的子弟兵——八路军,将近九年光景……咱家的情景,我是想象到的,尤其想到在贫苦的日子里熬煎着的苦命的双亲,及年迈的祖母……”

冯庭楷烈士家书

尽管思念刻骨,年轻的战士依然反复陈述参军的初衷,希望得到家人谅解。“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为着自己及所有被压迫者奔波奋斗。当然,个人和家乡的小利益便无法顾及了。”

他还在信中劝说母亲,“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呼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

然而,此信写后不到半年,冯庭楷便在山东巨野战役中遭敌机轰炸牺牲,甚至没能留下一张模糊的照片。如今,只能从家书中,窥见这位年轻战士思念亲人又无私无畏的英雄情怀。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一封封家书,就这样让我们窥见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靠近那些至情至性的民族英灵。一张张轻薄纸页,就这样让鲜活的生命渐渐清晰,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厚重信仰如何熔铸于新中国的光辉伟业,铭刻于一代代国人心中。

张丁在家书博物馆为观众讲述家书故事

“家书中讲述的是真实、有温度的历史,通过家书,今天的人们可以走进英雄内心,触摸他们的所思所想,感受他们在艰难时刻传递的质朴情感及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出的气魄、气节和血性。”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说。

多年来,张丁一直致力于家书的抢救性收藏、整理和研究,曾编著《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等多部图书。博物馆内,他总是一遍遍地向参观者讲述家书背后的动人故事。他说,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牺牲的英雄们,都不应被遗忘。

“回顾历史就是要从中汲取精神和力量。”张丁认为,“红色家书”所蕴含的心灵记忆和爱国情怀需要不断被唤醒、铭记,“我们需要多了解这些历史,将爱国体现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记者魏梦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6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