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习性 >> 随笔关于郫都区的历史印迹和精神暗语杜鹃花
◎李志能(作家)
在郫都区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颜色;每一个季节,有每一个季节的味道。时序才刚进入四月,郫都区城里城外的杜鹃树就开花了,这些平时生长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不惹人注意的树,一下子就“倏”地点燃了起来,像点亮了一盏盏灯,不疏不密地点缀在绿色的树叶之间,远远望去,圆圆的一树花,给这座古蜀文化名城,晕染出了深红、淡红、玫瑰等多种色彩,让人心驰神往。
花开时节全都是美,千百年后的今天,杜鹃花仍然是那样不琐碎、不计较、不拘谨、肆无忌惮地在这座城市里盛开着,风姿依然是那样的千娇百媚。每当在杜鹃花开放之时,满城鲜艳,像彩霞绕林。五彩缤纷的杜鹃花,特别的火红,特别的旺盛,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情感,成为了人们自强不息、生命力顽强的象征。
杜鹃花每当在阳春三月盛开之时,颜色不是那么特别的浓艳,没有像春天里的牡丹或桃花一样,有一种逼人的艳丽感觉。可能是因为它的色彩和质感,杜鹃花的花瓣是那样的轻柔润泽,如丝绢般光滑细致,与那些同样开在春天里的别的花朵一样,带着春天特有的气息。比起那些灼灼燃烧,鲜艳开放的桃花、李花、梨花,杜鹃花无疑又多了几分说不清的柔美,所以,一直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
杜鹃花一直都是这座城市的区花。因为望帝杜宇魂魄化为杜鹃鸟催耕的动人传说,再加上历代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和书画中的渲染,更为郫县被命名为“杜鹃城”增添了一层神秘迷人的色彩。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对杜鹃花这样高度地赞美道:“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当时的郫都区,杜鹃花如霞似锦盛开的胜景,后人现在真的是很难想象的,那样的景象,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颂中,“杜鹃城”早已不再单纯是这座城市的代号,而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迹与精神暗语。
而今,在这里,随处可以看见以“杜鹃”或“鹃城”二字命名的店招或市招;比如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就是“鹃城”牌;这里还有一家老字号的餐馆叫“杜鹃园”,后来还有流行一时的“鹃城印象”“子规园”等。直到现在,许多郫都区人,还都在给自己孩子取带有一个“鹃”或“杜鹃”字眼的名字,以此来纪念这个城市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以此来表达他们对望帝杜宇的深深怀念之情。
虽然“杜鹃”或“鹃城”二字是这样的深入人心,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杜鹃花的影子在这座城市却是很难寻觅到的。直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郫都区的一个政协委员在政协全委会上,提出了一个以“杜鹃城为什么看不到杜鹃花”为题目的提案,呼吁郫都区要多多种植杜鹃花,让“杜鹃城”真正名如其名,让子孙后代能永远记住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个提案,代表了当时很多郫都区人民的心声,并立即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是啊,物质粗糙和思维贫瘠的年代过去了,郫都区人民沉睡了的文化和风雅开始苏醒过来,心灵自由地打开了,对杜鹃花的呼唤,也正是人们对历史、对文化、对美感、对生活意趣的追求和呼唤。
一个城市,因花得名,因名种花,这在全国也不多见。而以“杜鹃花”作为县花,用“杜鹃城”作为所在城市名称的,也只有郫都区。杜鹃花每年如约而至的芳香,早已写进了无数家庭和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之中。现在的这里,随处可以看到这些灿如云霞、遍地盛开的杜鹃花。而今,在这个名称的背后,凸显出来的是:郫都区这座城市,在这二千三百多年来不断变幻的风姿,以及古往今来的人们对这里最具想象力的解构与最热情的诠释。
“我们曾经苍老,而今却风华正茂”。鲍勃·迪伦唱出了这一句歌词,而这句话现在用在郫都区身上,是更加的贴切。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