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习性 >> 107岁妈妈给84岁女儿糖吃,暖哭网友有
前几日,一则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暖哭亿万网友。在河南民权,有个岁的老妈妈,去喝喜酒,随了一块钱的份子,拿到一颗糖,却舍不得吃,放进兜里。
回到家后,她和84岁女儿坐在屋前晒太阳。突然,偷偷地将这颗糖,悄悄地递给身边的女儿,并示意赶紧收下。
看到妈妈给的糖,女儿满脸皱纹的脸上,露出孩子般纯真的微笑。
多么温馨的一幕!不少网友看后泪奔,“七十岁有妈,八十岁有家,此乃人生一大幸事!
“也好希望,能在84岁那年,吃到妈妈给我的糖。”深以为然。父母的爱是孩子最大最硬的后台,世上最豪华的座椅是父亲的肩膀,世上最温暖的港湾是母亲的怀抱。
父母在,就在家,人生尚有来回;父母去,家已空,人生只剩归途。
01无论长多大,有父母在,你依旧是孩子的模样,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
有句话是,“母亲多长寿,你的童心就有权利延续多久,你的的童年也有权利延续多长。”
作家黎戈曾在《小鸟睡在我身旁》讲过妈妈和她,她与女儿的故事,无论角色如何互换,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妈妈对孩子的爱始终未变。
黎戈成家后,妈妈担心她不会做饭,就穿越大半个城市,骑车为她送肉送菜,并且都是用心处理过的。黄瓜包在软膜里,鲫鱼刮过鳞片,清除内脏,配好葱姜。
妈妈还会留下各种字条,交待各种菜的做法,唯恐女儿照顾不好自己。黎戈写道,“她小心收好这些纸片,比任何写作理论更能有影响力,自我绽放之力量源泉,是爱。”
等黎戈成为母亲后,她又将这份爱传递给女儿,但在妈妈眼里,她依旧是个孩子。当她生活上遇到困境,家里打官司时,妈妈又穿戴整齐,精神矍铄地陪她面对一切。“有妈妈在,她什么都不怕。”
朋友刚生完孩子,妈妈就从遥远的乡下,医院。带着那个小箱子里,装满了自己家鸡下的蛋。几千公里的颠婆,鸡蛋竟然没碎一个。
这一路上,妈妈是如何小心翼翼,才将鸡蛋完好地运过来。朋友不敢脑补画面,只是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
“门口有车不是富,家中有人才是福。”有父母在,你才有权利做个孩子,享受着单纯赤城的爱。
0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们是世上唯一愿意付出生命,狠狠去爱你的人
作家陈岚曾说,自从自己当了妈妈,才真正理解母亲,才会重新诠释母爱。在一次演讲中,她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欧洲,一个13岁的女孩儿,青春叛逆期总和妈妈唱对台戏。尽管家庭不富裕,妈妈为了缓和亲子冲突,还是从生活费里支出一些钱,带女儿去度假滑雪。
但两人在景区迷了路,气温越来越低,她们穿的羽绒服颜色很浅,直升机在头顶盘旋数次,都未发现她们。
女孩儿撑不下去了,昏了过去,可等她醒来时,医院。原来,妈妈为了救女儿,就拿出登山刀割开自己的动脉,让鲜血洒向女儿所在的区域,发出求救信号。
鲜血就是生命,而母亲是生命之源。孩子身上的血肉来自父母,母亲怀胎十月生下孩子。
而当孩子遭受危险时,父母就宁肯舍弃自己,付出生命,也要让孩子存活下来,代替自己,看看世界。
03孩子在长大变强,父母在衰老变弱,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弟子规》里有个“伯俞泣杖”的典故。汉代韩伯俞在单亲家庭长大,妈妈对他很严格。每次犯错,就用手杖打他,伯俞没有怨恨母亲,只是默默反省。
一次,妈妈又用手杖打他,伯俞却大哭起来。妈妈问他:“平时用杖打你,你都不哭,今天是怎么了?”
伯俞说:“曾经儿子犯了错,挨打会很疼,今天母亲的力量,不能让我疼痛,知道您在慢慢变老,怕失去妈妈啊!”
父母抚育孩子,耗费无限精力。等孩子长大,父母也犹如风中的蜡烛,随时熄灭离去。
曾看过一个公益广告《别走的太快,等等妈妈》。小时候,父母陪你玩耍奔跑,父母在前跑,孩子在后追。长大后,父母再也跟不上你的脚步,孩子远走高飞,父母恳切盼回。
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是让你快乐,是陪你一辈子,是无悔青春流逝,是痴痴等待,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中渐行渐远。
演员高亚麟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时,不管你是30的青年,还是60岁的老人,都觉得死亡还很遥远,有堵墙挡在你和死神之间。
但父母一没,你就要直面死神,就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就成了一个没有父母兜底的人。”
04不是所有亲子关系都甜如蜜糖,争吵误解也包含其中,矛盾与幸福同在
汪曾祺曾将父子关系比喻为兄弟:“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
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
可不是所有亲子关系都这般亲密,不是所有家庭关系都这般和谐。“父母皆祸害”、“原生家庭有毒”也是近年来讨论的话题。
音乐教父李宗盛也有这样的经历,前半生和原生家庭疏离对抗,后半生最终和解归来。
李宗盛的爸爸经营一家小商店,日子过得不如意。因而,想让孩子好好读书,靠知识改变命运。可李宗盛却不爱学习,偏偏喜欢音乐。
几十年来,父子间形同陌路,无话可说。在李宗盛的印象里,“对比忧心忡忡的母亲,父亲更像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
曲曲折折,兜兜转转,李宗盛在音乐界辛苦打拼,成就一番伟业。他将爸爸写进歌里,“爸,请你从此安心,待在我的歌里。”
即使最后原谅彼此,却错失多少亲密时光,遗憾终究还在。李宗盛后知后觉,对于家也有更真切的体悟:
一个人的一生会有三个家。第一个,是父母给我们的家。第二个,是我们自己外出去追寻的那个家。第三个,是自己终于成立的家。
从年开始,李宗盛先后创作《家》的三部曲,歌词也越来越深刻,从家里走出,到最后回归,从误解争吵到理解拥抱,从心灵创伤到结痂愈合,“矛盾就与幸福一同天作之合。”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这是生活给予的礼物,是岁月昂贵的恩典,是人生难得的遇见。
“父母亲,对于二十几岁的孩子而言,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
作为孩子,你有一百个讨厌父母的原因,但都敌不过那个拥抱他们的理由。
05相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最美的风景是回家的路,最好的礼物是陪父母变老
日本尽孝执行委员会出版的《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上市三个月畅销十万册,核心在于“这是人生至关重要的提醒,让孝行不止于感动。”
封面上印的算式,引发广泛的思考和讨论:假使你父母现在60岁,你和父母可以相处的日子只剩,20年×6天×11小时=小时。
有些事需要立刻去做,不是明天,而是现在。比如带父母去旅游、亲自给父母做饭、陪父母看场电影、定期带父母做体检、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等。
曾有调研数据显示,在工作后,仅有34%的人每年能回家陪伴父母,20%的人陪伴不足30天,24%的人陪伴仅有7至9天,而22%的人陪伴竟不到7天。
毕淑敏曾说,“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父母和我们都有自身的局限,言不及义处,一抱两相欢。有家可回的人足够幸运,能有时间回家的人足够幸福。
“人最好不要错过两样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深爱你的人。”前半生跌跌撞撞离家,后半生竭尽全力回家。
家的空间不在于宽敞和豪华,家的意义在于温馨和踏实,是灵魂栖息之土地,安抚疲惫之港湾。
世上再美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段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都不如把自己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