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习性 >> 恢复真诚心,五伦更和谐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十九集
(全文共个字,阅读需6分钟)
所以说“君臣有义矣,不诚则不能相临。”君臣之间是有道义的,不真诚就不能相处共事。这个“义者,宜也”,就是做君的有做君主适宜的责任;做臣子的有做臣子适宜的本分,各尽其责,各守本分,君臣之间才能够和睦相处,互相感恩、互相协助。“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对臣的义就表现为对臣子恭敬有礼,做之君、做之亲、做之师。这样属下就会竭尽全力地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这就是尽忠。这个“忠”就是为人臣的本分,竭尽全力地完成自己的责任。
“父子有礼矣,不诚则疏。”父子之间是有礼节的,但是不真诚就会无礼而疏远。我们前面学过《礼记·内则》,教导我们儿女侍奉父母应该遵循怎样的礼。礼有形式,长期遵循这些形式的要求,能够培养出一个人的恭敬之心,但是如果徒有形式而缺少了内心的恭敬,就无法达到真诚,父子之间的关系就会疏远。比如孝敬父母,给父母洗脚。如果只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或者是为了让父母认同自己,而没有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感恩和恭敬,那这就把礼变成了形式。所以重要的是体现出内心的诚敬。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夫妇之间是有恩义的,不真诚就会忘恩而离异。夫妻之间是有道义、情义和恩义的,这才是真心,才和真诚相应。不诚就是把恩义、情义、道义都抛诸脑后。“不诚则离”,忘恩负义就会离异。所以《弟子规》上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人与人之间相处,特别是夫妻之间相处,对方对我有恩,我们要“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相报。”对方做了一百件事,有九十九件事对不起我,但是有一件事对我有恩,那我也要记住这一件事,而忽视那九十九件。那么彼此之间有仇怨,就不要老是把它留在记忆里,每想起一遍就伤害一次自己,这个确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所以“报怨短,报恩长。”心里铭记的都是对方的付出和恩德,而把夫妻之间的不愉快给忘记,这个“诚”才能够得以体现。我们以前讲过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就是因为他能够记住妻子和自己同甘共苦的情义。即使是能和皇帝攀上亲戚,能够成为皇帝的姐夫,他都能够婉言谢绝。这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夫妻之间有真诚的爱心,所以面对成为皇亲国戚的诱惑,能够依然如如不动。
“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结交朋友是有情分的,不真诚就会因无情而断绝来往。朋友之间要以诚信相交,随着天长日久,这个情分就像陈年老酒一样,也越来越浓,越陈越香。但是如果朋友之间是以利害相交,或是以权势相交,那就不会真诚了。就会“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交往也会因为没有情义,没有真诚而断绝。
“以义应当,曲得其情,其唯诚乎?”“以义”,就是以道义来处事、待人接物就能够应对恰当。很多人总是担心自己的言谈举止应对不恰当,那么实际上没有必要。只要你能够以真诚之心,以道义来应对事物,待人接物,你自自然然就能够应对得当。“曲得其情”,这个“曲”就是细微详细地体察对方的心意和需要,或者了解事实的真相。“其唯诚乎?”唯有用真诚心才能够做到这一点。人们之所以不能够感受对方的需要和真诚的想法,真实的想法,就是因为自己没有真诚心。
什么叫真诚呢?什么叫“诚”呢?曾国藩对“诚”下了一个定义:“一念不生谓之诚。”也就是你放下了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的时候,你心里没有一个杂念,这样才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对方的感受,才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喜好强加于人,这个才能够看到对方真正的需要。所以大道至简,只是在一个真诚心而已。把这个真诚心运用到五伦关系之中,特别是君臣关系之中,那就是能够让上下级之间关系相处和谐,而且还少去了很多的麻烦。这个就是这一句话告诉我们的。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小故事大智慧学习传统文化利己又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