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布谷鸟,被欧亚各国深深热爱盛夏过后,

发布时间:2024/1/20 19:14:18   
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80323/6122194.html

杜鹃,是鸟纲单独的一个分支。它们有自己的杜鹃形目(Cuculiformes),以及唯一的分类单元——杜鹃科(Cuculidae),总共有种。

其中,普通杜鹃(也叫欧亚杜鹃、大杜鹃)是这一科的代表,但不少种类的杜鹃鸟都“布谷、布谷”的叫,都算「布谷鸟」。

整个欧亚大陆范围内,对它们有相同的文化共识——热爱、迷恋。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布谷,布谷”

没有哪种鸟,能像布谷鸟那样,凭借独特的鸣唱(仅限雄性)在诗人的笔下寄托如此多的感情。

布谷鸟-普通杜鹃00:18来自知物猫子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想念游子的「子规鸟」之名;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同名转生”的「杜宇鸟」;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千山万水,势必归来的那股子狠劲儿......

在国外文化里,布谷鸟一样受到喜爱:希腊神话里,宙斯"泡"赫拉时,就是变成布谷鸟;莎士比亚的戏剧里布谷鸟有自己专属的春之歌;在印度,布谷鸟是渴望之神的使者;在藏教里它们是圣兽......

当然,我们普通人最熟悉的还是布谷鸟的报春——当第一只布谷鸟在灌木丛中唱响春意,既是时钟又是日历。

每当听见它们的鸣叫声,猫子立刻能回想起宁静的乡间景色。

但,布谷鸟本身的样子并没有在记忆中,有的只是声音。布谷鸟通常非常隐秘,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不到它们,只能闻其声。

声音的秘密

布谷、布谷,这标志性的歌曲,无关悲喜,是布谷鸟用来证明对领土的所有权,并吸引配偶的。

注意,布谷鸟是昼夜都活动的鸟类。因此,夜间你也可以听见它的鸣叫。

想要配偶的心让它夜不能寐,但你瞧,诗人把这一点也升华了:“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蛮积极向上的文字。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种类布谷鸟的叫声在其分布范围内都非常一致,意思是:没有地方方言和口音。

尤其是普通杜鹃,它们的领地非常非常广阔,无缝衔接遍布整个欧亚大陆,走到哪里,都是同样的布谷声。

这非常有趣,因为大多数鸣禽的曲子会在后天学习中不断精进,并且拥有各种方言——而布谷鸟,并非由其真正的父母抚养长大——很明显,它们的叫声是天生的。

同样的声高、音调,游子听见了:“唉,我家乡的鸟也是这么叫的~”,难免思乡。

其实,布谷鸟也是游子。

远赴非洲

整个欧亚大陆上,有万到1亿只布谷鸟(普通杜鹃,Cuculuscanorus),但夏天过后,就全都不见了。

布谷鸟是迁徙物种,3、4月份抵达繁殖地欧亚大陆。整个春夏,它们用昆虫填饱自己,8、9月份踏上飞往非洲的旅行。

我国和欧洲的科学家,每年都会捉住一些布谷鸟,给它们穿上小背心——安装最先进的卫星标签(细看下图,看见那根天线了么),这样就能够追踪它们每年往返中非的迁徙情况。

比如,北京的布谷鸟启程后一路向南,途径云南,穿过印度洋,最终抵达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欧洲的需要先穿过地中海,然后直面撒哈拉沙漠。

海和沙漠,所有的布谷鸟都以单次直飞的方式穿越,飞行高度可达5公里,以避免最热的天气。

成功到达非洲后,整个冬季它们留在那里抓虫子吃。

写在最后

布谷鸟的来去自如,是由于其臭名昭著的繁殖行为:将蛋产在寄主巢中,当养父母忙于喂养小鸟时,布谷鸟爸爸妈妈可以把找到的食物都用来喂自己,然后无牵无挂地上路。

观察,找一个合适的寄主,投弹(蛋)。即使失败也不要紧,它会执着地继续尝试,直到成功。(一个繁殖季节里,布谷鸟最多产下25枚蛋)

布谷鸟和宿主之间的军备竞赛一直在进化,布谷鸟寄生巢穴的方式越来越复杂——而宿主也不断进化出更好发现“坏蛋”的能力。

然而,宿主防御不再是布谷鸟唯一关心的问题。

当布谷鸟返回我国后,它们最喜欢的食物是行动缓慢、营养丰富、块头十足的毛毛虫。但近几十年来,蛾子和蝴蝶物种的数量直线下降,因此布谷鸟的栖息地范围也越来越小。

所以,乡村周围的杂乱地带,灌木丛、草地其实对生态至关重要,无虫就无鸟。如果听不到一年一度的布谷鸟叫声,那就实在太遗憾了。

最后,在猫子印象里,布谷鸟似乎是唯一以叫声起名的鸟。按这种的方式,鸭子是嘎嘎鸟,乌鸦就是啊啊鸟......

作者感谢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2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