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黄庭坚被贬宜州,这首青玉案信手拈来,最后

发布时间:2022/10/16 22:20:35   

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他提倡作诗要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作品不仅继承了道家的“心斋”、以及佛家的“心源”诸学说,而且还圆融了儒道释三家,自成一体,表现出一种内刚外和的人格境界和处世之道。

山谷外表随俗从众、与世沉浮,内心却坚持儒家的道德伦理规范。比如他曾说,“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再如“胸次九流清似镜,人间万事醉如泥。”

这些都表现了山谷的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看似与庄禅佛老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区别。下面介绍的是黄庭坚被贬宜州,这首青玉案信手拈来,最后三句颇显旷达。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宋代:黄庭坚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崇宁二年十二月,58岁的黄庭坚从鄂州江夏仓促登程,过洞庭湖,在长沙与秦观之子相会,又会见了诗僧惠洪,第二年五月终于到达贬所宜州。作者到达宜州后心情惆怅,于是写诗记录自己的感受。词的大意是:云烟迷茫,来路如一条蜿蜒细线,极目远送归雁,浮云也难过第四重阳关。忽听山禽唱响,杜鹃悲啼,真令人满腹愁怨。忧伤损性,不可早晚都被它折磨,回忆当年醉后赋诗,渡过千山万水,穿过重重云海,心已许定。惟愿暮年长住南浦小屋,卷帘欣赏西山之雨。

宜州远离京城,人地两疏,词人一路跋涉,风尘仆仆,顿感无比孤独。山谷回顾来时之路,早已笼罩在茫茫的烟尘之中。他心中很清楚,自己年老体衰,远离亲朋,此后归期无定,估计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江西老家。

他举目四望,一片迷茫,唯见天际的归鸿翩飞北去,很快就模糊在视线中。大雁即使路途遥远,尚有归途;而自己虽然有家可回,却无路可走。此时此刻,他感觉还不如那些翩翩离去的雁群,不禁长叹一声,“第四阳关云不度”。作者化用王维的诗句,表达了羁旅愁思和对仕途的绝望之情。

不见来路、目送归鸿,氛围已经足够凄楚,词人还嫌衬托不够,又用“山胡新啭,子规言语”,继续深化这种愁情,只为突出这句“正在人愁处”。忧伤并非肉体的不适,而是精神的疾病,正如秦观所说,“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词人愁情满怀,却只有自我排遣,不愿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他忽然想起醉中曾经写过的诗句,“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没有寄托、无人安慰,只好以酒浇愁,希望长醉不醒,忘记烦恼和忧愁。

顶风冒雨、渡水穿云,词人漂泊异地已不止一次,心中早已不再与命运作对,也默认坎坷的遭遇,更不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功名富贵,惟愿“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最后三句化用王勃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看似豁达,不过是山谷的自我调侃,生活如此艰难、前途又黯淡无光,哪里是安心之地,又何谈听风赏雨?

不过相比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山谷应该属于比较恬淡。既然来路阻断,前路又如此迷茫,不如活在当下,“人间万事醉如泥”,醉了就快乐了!梦中也可以与亲友相见,胜似整天愁眉不展、哭哭啼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1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