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三字经弟子规是国学吗孩子们学了有

发布时间:2022/12/28 13:39:10   

尽管反对的声浪一再高涨,家长们也心怀疑虑,幼儿园,中小学里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的热潮却一直没有散去。这里既有国学热大环境的推波助澜,也有学校追求纪律性的功利性驱动。

对于家长来说,疑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三字经》《弟子规》是不是如传说中那样可怕呢?它到底有没有用呢?

1.可以培养韵律感。

《弟子规》《三字经》这类读物,三字一句,韵律清晰,朗朗上口,孩子朗读起来的时候,会有一种声音上的愉悦体验。这对培养孩子的韵律感是有帮助的,到孩子长大一点,这种韵律感还能转化为语感,那就是语文学习中比较宝贵的东西了。

但话说回来,可以培养韵律感的东西并不少,也不是非《弟子规》《三字经》之类不可。唐诗选,《声律启蒙》等都很不错。(太小的孩子不推荐宋词。)并且是很好的审美素材。

2.可以对孩子作行为引导。

《弟子规》的许多内容都是对人日常行为的基本规定。对于我们引导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有帮助的。比如“父母呼、应勿缓"教孩子要对父母和旁人的呼唤,积极及时应对。“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告诉小孩说话要清楚,语速不要太快。“步从容,立端正”,是对小孩走路,站立时仪态的一个基本提醒,"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引导卫生习惯……凡此种种,《弟子规》涉及得比较广。《三字经》也是如此。

这里需要顺便一说的是两本书中最被人诟病的地方,即对孝的过分强调。这也是现代人读起来会感觉很不舒服的地方。

但孝文化其实是儒家文化至为重要的秩序基石。《论语》开篇第二则讲的就是家庭伦理秩序对国家秩序的重要性,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如此一来,便也可以理解孝在这类作品中的位置了。(读这些作品时不喜欢的内容可以跳过去,不用考虑完整性)

3.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文化常识。

《三字经》中,还是有不少文化常识的。孩子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不知不觉的积累许多的文化常识。这些常识,它能够成为我们的孩子与别人谈话的一个起点,或者理解更高一点的东西的起点。

但我个人认为,这个目的在小学以前的孩子那里是最不重要的。如果单纯为了文化常识来学习这些,是非常没有意义的。

另外,我之前的文章有推荐到《千字文》,这也是提升文化常识非常好的基础性文本。开始写作文的孩子可以看看《龙文鞭影》,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称谓,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驰骋千里。作者的寓意是,文中的一些内容,可能帮助孩子们成为“千里马”。该书和千字文一样,也是四字一句,两句押韵,主要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配合讲解的话,也能成为很好的亲子阅读教材呢。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弟子规》《三字经》属于国学,但不能代表国学。国学包含的范畴和功能要强大的多也复杂得多,如果因为不喜欢《弟子规》《三字经》而对国学心生厌恶,实在是没有必要的。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9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