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7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长达81秒的“世纪之握”,冲破两岸交流形式的 束缚,实现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重申“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方针,表明大陆对台大政方针没有变,而推进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必然要继续坚定反对“ ”,促进两岸交流融合。
两天后蔡英文在台湾安全高层会议上表示:“维持两岸关系的稳定,是两岸共同的利益;两岸双方应本于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态度,共同讨论和平相处之道、共存之方;愿意在符合对等尊严的原则下,共同促成两岸之间有意义的对话。”
蔡的讲话是否预示台湾将务实调整两岸政策?但要促进两岸之间有意义的对话,除了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态度之外,更需要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这就是5年前两岸领导人共同写下的 公约数,而两岸根本大法中规定的“一个中国”,就是这个公约数的核心要义。
台湾问题的症结,归根结底在于两岸是什么关系。马英九基于“三不”理念,讲出“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习近平则当面对马英九说两岸“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可惜这句话的深刻意涵,似乎至今仍未被台湾蓝绿两党所领会。
其意应为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务实处理,也对后续的台湾施政当局释放出善意:只要认同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国家,在国家内部,两岸可以搁置主权歧见,平等相待,和谐共处。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时,两岸领导人不称官衔互称先生,平等互动就是成功例证。
追昔抚今,不免让人想起宋朝诗人王令的名诗《送春》,或可借此诗表达两岸同胞对重启两岸对话、维护台海和平的殷切期盼:“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来源: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