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为什么觉得崔颢的黄鹤楼写得并不好梧

发布时间:2023/1/28 20:33:52   
白癜风全套检查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6000013.html

有朋友提问:为什么觉得崔颢的《黄鹤楼》写得并不好?

前四句玩套路,绕口令,没啥新意,第五六句客观的写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并没有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波动和喜怒爱好,前六句干巴巴的,就像机器人写的,没有一点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末尾突然杀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个情感变化来得太突兀,前面没有一点铺垫渲染就直接蹦出来了。对比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第一句的落和子规啼就渲染了气氛,二句的闻道,三句的我都表达了写作的主体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情绪,有感情的人,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随风直到夜郎西”,全诗情感表达自然清晰流畅,让人感同身受,这是有生命力、有灵魂、有情感变化的诗,黄鹤楼相比就差远了。

以上是问题,以下是回答。

引用部分是题主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这至少证明了题主是经过思考,倾向于自己的爱好提出了个这问题。

这是一种极好的提问态度,可是回答大多是引经据典,你行你上的嘲讽。回答者比提问者更加懒于思考,只是引用前人看法,就对提出意见的人大加呵斥,真是可悲的事情。

任何一首作品,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都可以提出质疑。

有很多时候,并不是作品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无脑吹太多,让作品的期望值太高,而真正读来,就会有落差感。就好像号称“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大部分人觉得这诗好,这个盖全唐的说法好屌,就不但学舌,并且真的认为它就盖住全唐了。其实这完全是对诗歌史毫无认知的附和之言,这首诗美则美矣,实际上连李白杜甫的一半成就都达不到,何来盖住全唐?

关于《黄鹤楼》被评为“七律第一”的原因和过程都我前面专门有文章讲过,也曾经和被其他人看作“七律第一”的杜甫《登高》放在一起做过比较。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你认为的第一,未必要人人赞同。

当然这并不是题主的主要问题。题主并不是不觉得《黄鹤楼》的第一有问题,而是根本觉得这首诗不好。

那倒还是不至于。

为什么题主会产生这种感觉?这和题主自身的诗歌认识水平有关。并不是说不高,题主能够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分析出诗歌的写作走向、情感表达出来,证明题主水平不差。

但是题主搞错了对比对象。

七绝的起承转合和七律不一样,是紧凑的、节奏变化快而不乱的,所以很容易分析。七律相对而言是一篇大文章,那么在“起承转合”的普遍文法之外就会有更多的玩法,内容的铺陈描写排列就会有更多的方式。

其实崔颢的《黄鹤楼》因为成于格律诗形成阶段,前面四句不是律句,后面四句却又完全遵守格律诗规则,这其中的写作过程绝对是无心的,而不是有些分析者认为的崔瀚故意写出半律半古,以求变化。这完全就是想多了。

格律只是一种划分标准,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既然不完全,就肯定有很多不合格律依然好听好读的平仄排列。特别是在格律形成初期,作为从魏晋南北朝的四声标注向唐诗平仄过渡的阶段,任何创作都是尝试,都是精彩纷呈的。

《黄鹤楼》就是在这么一个时期的作品,他本身不会去考虑格律的问题。同样,他本身也不会去考虑“起承转合”,但是他在写作过程中自然暗合。真正打破起承转合的文法要到中唐的韩愈和晚唐的李商隐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首联“起”兴,通过使用仙人羽化的典故写出成诗的原因和地点。颔联“承”继续写仙人离去后留下的苍茫,深化写景,暗中交代天气、环境。

颈联“转”开,进入实景描写,并对前两句的大发感叹作一个停顿,因为一直那样大喇喇写下去,就真地会写成民歌。所以平仄对仗、字词音律也就开始严谨对仗起来。

尾联“合”,既承接颈联见景思乡,同时合回首联,感叹神仙难遇引发自己的惆怅。

崔颢的发议论、写景、抒情是一整套的,而且是一气呵成,毫无阻滞的。只是因为前两联是发感慨,到第三联才开始写实景,这和其他律诗的写作结构有一些不同,文法的内在脉络不明显,但却暗合。绝非题主说的干干巴巴,突兀抒情。

希望这种分析能帮到题主更好地理解这首七律的艺术成就。

要知道,如果对这种相对平直、寓情于景的唐诗都有解读疑问的话,那又如何去读懂缠绵悱恻的李商隐,又如何去欣赏专门说理绕弯弯的宋诗呢?

唐诗有一股气,是通畅的、通达的,是读者最好接受的状态,同时意境营造和感情输出也是跟随着这股气周天运行,流畅无滞的。

也正因为如此,盛唐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好的年代。

精装正版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3本淘宝¥29.8¥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353.html
------分隔线----------------------------